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七)

弥勒人间净土是众生善业福德的共业果报

弥勒下生经将佛国净土安置在人间,重视人间净土建设,重视人的生存环境的改造,这是其有别于佛教其他净土的独特之处。下生经详尽地描绘了未来人间净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状况,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相得益彰的人类理想国的胜景,字里行间充满了浓烈的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色调。

弥勒的人间净土承认人的物质需求,下生经中有对人间净土的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富裕的物质生活的详细描述。按照下生经所说,弥勒的人间净土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人间众生善业福德的共业果报,即美丽的自然环境、优越的物质条件皆是众生修善行善所致。鸠摩罗什翻译的《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中有言:

“是时世人福德所致,巷陌处处有明珠柱,光喻于日四方各照八十由旬,纯黄金色,其光照燿,昼夜无异,灯烛之明,犹若聚墨。”

又言:“谷稼滋茂,无有草秽。众生福德本事果报,入口销化,百味具足,香美无比,气力充实。”

类似的对于弥勒人间净土的描绘在下生经中随处可见。佛教认为,人的身体生命是正报,人的外在生存环境是依报,外在环境的好坏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人的善恶业力的果报所致,受众生善业感应产生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受众生恶业感应则出现穷山恶水;生前行善者来世投生到好人家、好地方,生前作恶者来世投生到穷乡僻壤、贫贱之家,即依报随着正报转,无论共业还是别业皆如此。弥勒下生经也从一个侧面宣说了这一佛教义理。

据下生经描述,弥勒佛与释迦牟尼佛一样说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之教。弥勒下生成佛后在龙华三会说法,初会度九十六亿人,第二会度九十四亿人,第三会度九十二亿人,三会所度众生皆是释迦遗教的弟子,因受弥勒教化皆得阿罗汉果位。下生经还说来世能降生弥勒净土的众生都是学佛修行、行善积德的善男子、善女人,弥勒净土的众生前生皆有佛缘、法缘、善缘,是受善业福报感应而转生弥勒净土的。可见,降生弥勒净土主要靠众生自己的愿心和福德成就,这样的净土观充分肯定了人的因素、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大提高了佛国净土中人的作用和地位。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我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呢

我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呢

阿弥陀佛,虽然仅四个字,可是包括所有佛法。释迦牟尼佛所说每一部经典,都是有人请法,惟独弥陀经没有人请法,为不问自说。为何没有人请法?因为没有人明白这种法。净土法门,表面上看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阿弥...

临终能否捐赠器官

临终能否捐赠器官

所谓菩萨一切悉舍,吾人临终是否可将色身各器官,捐赠病厄之人,或留作医界实验?据印光大师所言: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之事,则无所谓为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恼、分别里面有菩提心的那种体性,有时候又称为如来藏。 有一部经叫《如来藏经》。在这部经典当中,佛告金刚慧菩萨言: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

星云大师《从何处下手学佛法》

星云大师《从何处下手学佛法》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辅导员、各位同学: 今天是佛光山大专佛学夏令营第六期开营典礼的日子,感谢各位同学在课余闲暇发心来学道求法,感谢各位老师、各位辅导员、各位檀越的协助与护持,更感谢十方三宝给予我们...

《华严经》第八十一品《普贤行愿品》

《华严经》第八十一品《普贤行愿品》

大乘佛教有三部经,被称为经中之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和《楞严经》其中被推崇备至的是《华严经》。《华严经》不仅被称为经中之王,而且被称为王中之王。《华严经》...

【推荐】追求外在的物质,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推荐】追求外在的物质,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当初我学佛的一个因缘就是,觉得这个人没意思,特别是看到那些隔壁邻居啊,这家死人了、那家生病了,看到那些人去世之后家里人都哭啊,伤心啊,那个尸体停在那,大家来吃饭。小时候只知道某家人去世了,我们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