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量要大,学弥勒佛,我们要有大智慧才能有大肚量

我们学佛要开心,做人要开心,因为我们还有明天。想一想,有多少人失去了明天,有多少人在医院里活不到明天。所以我们要有智慧,因为有智慧的人,他是不后悔的;因为有智慧的人,会在失去当中寻找解脱,在烦恼当中寻找般若智慧。短暂的人生是我们修心的道场,痛苦的人生是我们修心的方向。烦恼一生,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生不带来,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执着一生,痛苦万分,学佛念经,时常感恩,忍辱精进,借假修真!

人的一生忙于奔波,很多人才到中年,满脸皱纹,满头白发,到了四十岁的男人,他有点晕了,他的爱情的歌也不会唱了;五十岁的男人有点累了,事业运气都走下坡路了;六十岁的男人有点老了,每天才知道要往回家跑了;七十岁的男人老变小了,说话声音听不见了;八十岁的男人爱掉眼泪了,才觉得时间被浪费了。

我们人在出生的时候,需求只是为了生活一点点的满足、能够生存而已,而人慢慢地为了生活,想得到更多人生的需求,这时候就是你愚痴的开始。我们做人不能想着我吃亏,你吃亏,一个人在人间吃不尽的亏,占不尽的便宜,你在这里吃亏了,就会在那里占便宜,所以心要平衡,心要想通,这就是佛法教我们的要拥有平等心。

我们做人要以德养身,就是要用道德来养自己的身体;以仁养物,就是用仁慈对待所有的事情;以道养天下万世,就是说人要懂得以道理、道德观念来做人间所有的天下事,你就会得到人间的幸福。所以,心智要苦,也就是说我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必须要懂得吃苦;意志要乐,自己的意志和自己的兴趣要学会快乐;气度要宏,做人什么事情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宏大,气量要大,学弥勒佛,我们要有大智慧才能有大肚量。我们讲话要谨慎,真正会做人的人,是一个尊重别人的人,口吐莲花,那就是语言布施,希望我们所有学佛人尽量说别人的好话,你才会得到别人的夸耀。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法藏法师:如何将苦「交给」阿弥陀佛

法藏法师:如何将苦「交给」阿弥陀佛

如何将苦「交给」阿弥陀佛 试试以下四个步骤── 首先:于苦、痛苦、苦难、煎熬、痛不欲生当中,不对抗、不埋怨、不逃避、不恐惧、不哀怨、不怨天尤人、不自我放弃。...

基因即是业力

基因即是业力

生命的密码,根据现在的科学家说,已经研究出来了,那就是基因!其实,生命的密码基因的另一个名词业力,佛陀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已经昭告人间了。如果生命的密码基因,只是说它像细胞,是一个单位的话,基因还不够解...

药师山·紫虚居士:礼佛拜佛或念佛等是否心外求法

药师山·紫虚居士:礼佛拜佛或念佛等是否心外求法

礼佛拜佛或念佛等是否心外求法? 答:佛教与外道修行上的最大不同是要悟「空性」以解脱轮回。外道大多为修福报而努力,有些外道虽也修禅定或苦行,类似佛教的小乘修行者...

【推荐】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推荐】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亦现慈善光华之相。彼固无心求相貌容颜之好,而自然会好。 造业之人,其心地龌龊污秽凶恶,其面亦随之黯晦凶恶。彼固唯欲面色之好,令人以己为正大光明之善...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贪恋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贪恋

老和尚在客堂对大众开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贪,我们粗衣淡饭,就是要舍贪,吃只求果腹,衣只求蔽体御寒,如果还贪色、声、香味、贪睡等,这都是一种痴迷,会堕在四生中。舍弃贪、嗔、痴,心地才能清明,...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问∶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 慧律法师答∶刚硬的心叫做众生心;柔软心是佛菩萨的心,它永远慈悲地对待每一个众生。只有柔软心方可进入究竟第一义谛实相的道理。培养柔软心分两个角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