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弥勒菩萨是欢喜佛

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我们中国人称他叫欢喜佛。这是个传奇人物,但是《高僧传》上有他的传记,传记裡不知道他的姓名,没人知道,哪裡人也不知道,出现在浙江奉化。他居住的地方是雪窦寺,这个寺庙现在是弥勒菩萨的道场,他在那边住过。胖乎乎的、笑眯眯的,每天到外面去化缘,不管人家给什么东西,都往布袋上放在裡面。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几个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个手垂下来,做出这么一个姿势,一句话也不说。人家看了一看,这是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背上就走了,理也不理人。他真的答覆了,真的讲清楚了,什么是佛法?放下是佛法。你看看,我们在大乘教裡,放下执着就证阿罗汉,放下分别就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自始至终就是教你放下,放到什么都没有了,连放下也放下,你成佛了。

成佛之后怎么样?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提起来什么?提起来是普度众生。这个「度」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帮助,帮忙、协助,众生有苦难,你得帮他,众生在迷惑没有觉悟,你得帮助他觉悟。用什么方法?讲经教学。你看释迦牟尼佛用的方法,我们都看到了,身行、言教,他所说的他真做到。身行言教,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一生就干这么一桩事情。叁十岁开悟,开悟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所说的他全做到了,没有一样不做到。他教我们的,像启蒙,《十善业道》,他做到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真做到了,做得乾乾净净;叁皈,放下迷邪染,依靠觉正净,这是叁皈,他做到了;五戒他做到了;经教裡面教我们放下执着,他做到了,放下分别他也做到,放下起心动念他做到了。然后告诉你,只要你真正肯放下,无量的智慧是你自性裡头本有的,无量的功德、无量的相好都是自性本来具足。《华严经》上世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真的不是假的。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南怀瑾老师:念佛法门

南怀瑾老师:念佛法门

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就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 我们一千多年来,所流传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到了近代几百年来,大多都是采用持名念佛的途径,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持名念佛。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南无...

袈裟的殊胜功德

袈裟的殊胜功德

1、袈裟功德殊胜,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龙善神悉予守护,使此安宁。佛曾告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如我今日以刀割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劫,此是解脱服、福田之...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问: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内心觉得都是浮在表面上,这样该怎么做,该怎么办呢? 大安法师答:修行佛法不是在做学问。修行佛法要解行并进,儒家讲要知行合一的。知之非难,行之为难。往往你知道并不很...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

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觉如弥勒菩萨,尚于二六时中,礼十方诸佛,以期无明净尽,圆证法身。况其下焉者乎。而博地凡夫通身业力,不生惭愧,不修忏悔。虽一念心性,与佛平等。由烦恼恶...

慧律法师:拜佛与拜神有什么差别?

慧律法师:拜佛与拜神有什么差别?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拜神、拜祖先传统的一个民族,所以拜神变成我们传统的风俗习惯。你要是问他,拜神在拜什么?他不知道,父亲这样拜,母亲这样拜,祖父这样拜,祖母这样拜,自己也就拿香跟着拜。人家说拿香跟着拜就是...

律航法师往生的殊胜事例

律航法师往生的殊胜事例

律航法师,他本名黄胪初,是一个陆军中将。因为他的女儿在台湾结婚,他就从北京到台湾去主婚。一九四九年大陆解放了,他没有回北京,就在台湾作和尚。他在北京时,每周末都到我家听夏老师讲《大乘无量寿经》,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