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心为己心,如同弥勒佛一样笑口常开

图/道璞

入门便悉弥勒笑,出寺难求俗虑抛;

俗虑恼人无止境,不如时与世尊交。

——清.石莲

「入门便悉弥勒笑」,我们到寺院参拜的时候,一进入山门,经常可以见到一尊胖大身形的弥勒佛笑口常开,让我们欢喜,因此世人都称他「欢喜佛」。我们常看到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却人间多少事?笑口常开,笑尽天下古今愁」,指的就是弥勒佛。

「出寺难求俗虑抛」,离开寺院,回到红尘世间,就很难时时保有欢喜,很难抛却世俗的牵挂顾虑。

「俗虑恼人无止境」,世俗的忧虑烦恼永无止境,「不如时与世尊交」,与其终日忧心挂虑,扰嚷纷争,不如时时刻刻与佛交流,时时刻刻保有佛心。

我们每天的生活里,一颗心同时包含了天堂与地狱,一念为善的心起,所到之处就是天堂;一念贪瞋、愚痴的心起,又何异于在地狱、饿鬼道轮回呢?人的一天当中,不知道在天堂、地狱来回多少次!假使我们能时时存养一颗佛心、慈悲心,凡事给人欢喜,为众生拔除痛苦;给人帮助,替众生服务,就等于生活在天堂净土中,恒常保有清净快乐。

《说苑.杂言》有云:「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如果能经常亲近圣贤,耳濡目染,自然会陶冶出圣贤风范;与恶人交往,如入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无形中也会受到恶习的污染,甚至犯下弥天罪过,牵累亲友家人,到了那时候,真是「俗虑恼人无止境了」!

这四句偈启示我们,尽管置身于喧嚣热闹的红尘世间,应时时不忘存有佛心。所谓「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即心即佛,以佛心为己心,那么看待社会、看待世间,一切都是无限的美好,就如同弥勒佛笑口常开,每天生活在清净快乐里,那是何等的逍遥,何等的洒脱自在!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憨山大师与母亲的故事

憨山大师与母亲的故事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父亲姓蔡讳彦高,母亲洪氏。 母亲生平敬奉观音大士。一天梦见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母亲很欢喜地把童子抱了起来,从此以后就怀...

你不相信又如何能求感应呢

你不相信又如何能求感应呢

不管读那一部经,都是功德无量,特别是地藏经,当你遇到任何困难,求地藏菩萨或读诵普门品,求观世音菩萨,没有不应的。求不应,问题没有解决,你就怀疑佛说的话,这当中有个问题,就是你没有要求自己!我认为读经...

违背天道而行,就会遭致灾殃

违背天道而行,就会遭致灾殃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意必固我,那就绝对你干不成任何事情,一干事情一定碰壁,因为你跟天道相违,惠迪吉,从逆凶 ,《尚书》的这句话太好了,你顺着天道而行,天就给你吉祥,你违背天道而行,就会遭致灾殃啊。 所...

【推荐】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推荐】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多诸障难者,行人于禅观中,击发阴魔,如《楞严》开五十种,皆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故知正见稍亏,邪魔遂炽,无益更损,求升反沉。由此浅根怖道不学。《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一段谈到末法...

这首偈语为污秽肮脏做了诠释

这首偈语为污秽肮脏做了诠释

妄语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放逸为事垢;悭为惠施垢,不善为行垢;今世亦后世,恶法为常垢。──《法句经》 这个偈语里谈到垢,所谓的垢就是污秽,就是肮脏。究竟什么是污秽?什么是肮脏呢?这首偈语为...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真正修道人不一定要在这个田地、资身用具上去预作策划。街头一饭,对修行人来说,托钵;冢间一宿,住在坟墓之间。这是先佛道范,佛当年就是这样的:三衣一钵,树下一宿。 如果必须要借田地才能修行,你们策划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