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5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5)

◎ 印海 著
 
说是语已,尊者阿若憍陈如即从禅起,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第二集众,此科三段,一集出家四众,二集在家二众,三集天龙八部众。先说出家比丘众。

阿若憍陈如,梵云阿若多,此云“解”。阿若憍陈如为婆罗门种姓。当释尊离开皇宫,越城出家时,父王不舍太子孤苦生活,特派五位家人前往随侍,照料。父族中有三人:一阿湿婆(马胜),二拔提,三摩诃拘利。母族中有二人:一憍陈如,二十力迦叶。他们一行五人,随从太子身边,同修苦行。经过六年后未证菩提,太子深知苦行非证果之因,独自去尼连禅河沐浴,并接受牧女乳糜供养,身心康复,坐于菩提树下静观十二缘起法,经七七日,最后夜睹明星,豁然彻悟而成正觉。当初五位家人眼见太子放弃苦行,接受牧女乳糜,无不惊异,认为太子是败道亏志之人,不愿与之为伍,所以不跟随太子而去。当释尊在菩提伽耶证悟后,本想先度传授修定之二位老师,一为郁头蓝子,一为阿蓝迦蓝,但此二人已于释尊成道前数日,分别证入非想处定及无所有处定,释尊感叹,此二人福薄!释尊想到:只有先度五位家人,即离迦耶前往鹿野园。五人遥见释尊来此,以为太子因受牧女供养,放弃苦行无法证果,又想返回,故皆默然不理!待释尊接近后,为释尊威德所逼,五人又不期然各皆起座礼迎。释尊即谆谆善诱,开示妙理,三转四谛*轮。当时释尊问曰:“谁人得解此义?”憍陈如最初答说:“我已了解了。”所以憍陈如以“解”得名。憍陈如见佛放光,遍舍卫城,雨金色莲花,又有化佛宣说一千菩萨出世之唱言,即从禅座而起,带领其眷属二百五十人趋往佛前,欲听如来演说大法。

尊者摩诃迦叶,与其眷属二百五十人俱。

迦叶尊者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苦行第一,少欲知足,精修律行。迦叶,此云饮光,有大身光,能饮蔽日月之光,以此得名。据《付法藏因缘传》说:过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四众弟子建筑七宝塔,中供有佛像,日久佛面缺损。当时有一女乞丐行化街坊,得一金珠,发心将此金珠冶成金片,补修佛面。迦叶时为炼金师,女乞丐请他代为冶金补修佛面,迦叶愿意共同修此功德,并同立誓愿,愿二人生生常为夫妇,身感金色常修梵行。以此补修佛面功德,九十一劫以来,生人天中,身具金色,最后身托生第七梵天。当时摩竭陀国有一富饶婆罗门名尼俱律陀,因过去多生广修福德,家财盈溢,可比国王,但无子息。后祈求树神,果然生一男儿,身具金黄色。相师占曰:“其子有福,必当出家证果”。父母晚年得子,听后心中愁恼,千方设计打消其子出家念头。认为世人大多耽欲著乐,唯在美女娇妻。因此请人为他娉娶端正妻女。当迦叶刚十五岁时,父母为他娶媳,他即拒绝。父母以种种权计,强迫其早日结婚。迦叶被迫得无法推却,对父母说:“除非为我娶得紫金色女,端正超世,我当娶之。”父母后来请诸婆罗门帮助,果然娉求一位躯体金色,端正殊好之女,两人既然成为夫妇,由于各人内修梵行,共立契约,各住一房。父母知后,命令共居一室,并仅安置一床。后来两人又共立约,轮流休息。有一天正当妇人睡时,将手垂于床边,忽然有一毒蛇,潜入室内,欲螫妇人的手,迦叶见了,即以衣服裹妇人手,放置床上,妇人惊醒,而呵责迦叶不能遵守立约。迦叶答曰:“因有毒蛇进室,恐伤害您,无法修道,内心实无染意。”妇人始知其情。从此夫妇,更能厌离世间,请求父母,求佛出家,为佛弟子。迦叶出家不久得三明六通,俱八解脱大罗汉,其妇亦能证得阿罗汉果。迦叶为释尊左胁,地位崇高,佛曾给他半座,有时与佛对座说法。佛灭后,主持第一次结集三藏,将佛法永传人间,待结集三藏后,受如来嘱,要将大法亲传于弥勒,故至鸡足山,入灭尽定,待弥勒下生时全身不坏,从山而出,由于弥勒生于增劫时代,人身高大,见迦叶尊者,身体矮小,众皆讥笑。弥勒对诸弟子说,此人有大智慧神通,为过去释迦佛之大弟子,为将大法亲授与我,入灭尽定,多劫以来,肉身不坏,吾人应生恭敬。迦叶尊者即现神通,作十八变,度人无量,然后入灭。法华经中佛为他授记说:“迦叶未来成佛名曰光明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药师山·紫虚居士:以佛法观点看自由意志

药师山·紫虚居士:以佛法观点看自由意志

以佛法观点看自由意志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前言 我们常听人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或者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或是「顿悟前非改过向善」等,这些话似乎...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呢?就是发利益众生的心。你受了三皈了就成为菩萨。菩萨是做什么的,是利益别人的。梵语菩提萨埵,翻译呢就是觉有情,让一切有情都能够学佛,皈依三宝。这就是你受了三...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何以高门每出饿殍乎。世之最有力能得好地好宅者,莫如皇帝,何皇帝每多寿短。自汉以来,无有过四百年者。贫人众苦交集,又欲得吉宅吉穴而不得,是欲免苦,而...

圣严法师《无常就是永恒》

圣严法师《无常就是永恒》

一般人对人生的追求,大多从物质、精神、永恒三个方向着手。物质是人类生活的先决条件,包括自己的身体以及生活环境,都需要透过物质才能得到种种满足与享受。在现代社会,因为科技进步,物质条件普遍提高,人们生活...

大安法师:念佛需用至诚心

大安法师:念佛需用至诚心

念佛需用至诚心 如果真的有至诚心的话,那各种不可思议的神妙都会出来。我可以先跟大家讲一个公案,这是出自中国的一部很奇特的一本书《列子》,它里面讲一个什么公案...

【推荐】来讨债的婴儿

【推荐】来讨债的婴儿

吃素而长寿健康的人,比比皆是,像虚云老和尚、广钦老和尚、雪公老恩师都是「人瑞」,而且活跃无比,世鲜能及。而说吃肉患病短寿者更多不可数;且吃素本非为求长寿,而是不愿为个己三寸舌头的短暂享受,去加给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