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王与释迦族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时,波斯匿王的次子琉璃,于二十岁时领兵将父王罢黜,并且杀死了兄长祇陀太子,自立为王。

  有一恶臣名为耶利,告诉琉璃王说:‘大王,当初您身为皇子,到迦毗罗卫国学习,曾受到释迦族人的辱骂。那时,大王曾发誓说:“若当上国王,必报此仇!”现在我们兵强马壮,正是报仇的时候。’于是琉璃王在恶臣的佞言鼓励下,便带兵攻伐迦毗罗卫国。

  佛陀听到消息后,虽然知道这是迦毗罗卫国人民共业的果报成熟,但为了祖国人民,他还是想要克尽心力。于是佛陀独自来到琉璃王军队必经的路上等待,并且刻意在路边一棵枯树下静坐。琉璃王远远地就看见佛陀,心中虽然百般不愿,还是勉强下车顶礼佛陀。琉璃王问道:‘佛陀!这前方不远处就有枝叶繁茂的大树可以为您遮阳蔽日,为何您要选择在这棵枯树下打坐呢?’佛陀回答:‘你说的没错,但是亲族之荫,更胜余荫。’琉璃王听出佛陀的弦外之音,深受感动,心想:‘以前国与国争,只要遇到沙门就会退兵,何况今日是遇到佛陀。’琉璃王因而带兵回国。

  就这样连续三次,只要琉璃王准备带兵攻打迦毗罗卫国时,途中一定会遇到佛陀端坐在枯树底下,所以琉璃王都只好下令回兵。但是到了第四度出兵时,佛陀知道释迦族共业的果报是无可避免,所以也就不再阻止。他对迦毗罗卫国的人因不懂得忏悔觉悟而招感今日的劫难,深表惋惜与怜悯。

  目犍连尊者听到琉璃王又集兵要去攻打迦毗罗卫国,怜悯那些即将受害的人,于是向佛陀禀白说:‘现在琉璃王要去攻打迦毗罗卫国,我希望以四种方便来救护迦毗罗卫国的人:一是将人民安置于虚空中,二是安置在大海中,三是移至两座铁围山之间,四是安置到他方大国中,令琉璃王不知他们的去处。’

  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虽然你有神通力可以安置迦毗罗卫国的人,但众生有七件事是无法逃避的,就是生、老、病、死、罪、福和因缘,所以即使你欲以神通力解救迦毗罗卫国的苦难,他们还是无法逃脱过去所种下的罪业。’

  目犍连尊者听了佛陀开示后,还是不忍迦毗罗卫国的子民受到迫害,于是运用神通力将一些精英放至钵内,举至虚空当中,希望能帮助他们躲过此难。后来琉璃王攻伐迦毗罗卫国,残杀了三亿人民。

  战争结束后,目犍连尊者前往精舍,告诉佛陀:‘当琉璃王攻打迦毗罗卫国时,弟子承佛威神力,将迦毗罗卫国精英安置于虚空当中,解救了他们。’佛陀问目犍连尊者:‘你已经去看过钵中的人吗?’目犍连尊者回答:‘还没有。’于是佛陀说:‘你先去看看他们吧!’

  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将钵取下,看到里面的人全已死亡,不胜悲泣地告诉世尊:‘钵中之人均已殆尽,我虽欲以神通力救护他们,仍无法免除他们的宿世罪业。’佛陀慈悲地告诉目犍连尊者:‘久远以前,有一个村落,村中有个大池塘,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鱼。一天,村里人决定将池中的鱼捞尽吃掉,所以全村不分男女老幼都聚集于池边捕捉。有一个小孩,本性善良,虽不吃肉,但见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便顽皮地拿着棒子朝最大的那条鱼头上敲了三下。当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他所带领的军队就是当时的鱼群,捕鱼的村人就是现在的释迦族,而那个顽皮的小孩就是佛陀的前世,虽未吃鱼,却也因敲鱼头的果报而头痛三天。’说完这段前世因缘,佛陀告诉大众:‘生、老、病、死、罪、福和因缘这七件事,即使是佛陀、菩萨圣众,隐形分身也都无法逃脱。’并说偈言:‘非空非海中,非隐山石间,莫能于此处,避免宿恶殃。众生有苦恼,不得免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恶。’

  世尊说完此偈,座上无数听众,因听闻佛所说之无常法要,深感悲戚,个个专心思惟佛陀的开示,不久即证得须陀洹果。

  省思

  《地藏经》云:‘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从无始劫来,众生因一念不觉,起欲爱染着之心,所造罪业多如恒沙,故于六道之中轮回不已,无法超脱。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今日我们有幸听闻佛法,即应深信因果之理,除了忏悔无始劫来的罪业,亦应从因上积极落实,觉察、觉照每个起心动念,如此才能随缘了旧业,更不造新殃。再者,我们更须体悟无常之理,生命稍纵即逝,转息即是来生,所以我们应当把握‘佛法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之殊胜因缘,发菩提心、发长远心,尽未来际永不退转。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5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5

  民国某校书  某校书(妓女),不知她的姓氏。刚刚成年,忽然省悟洁身自好,皈依佛法,专心净土。去掉化妆,在上海虹口,租一间屋子,供奉母亲住。诚心念佛,早晚没有间断。平时喜欢请佛像,礼拜供养,一室...

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南华寺主持虚云法师的弟子广济,想还俗从军保家卫国,临行前特来向虚云师父道别。  广济:师父,五年来我出家侍佛,深沐佛恩。如今背佛而去,内心十分愧疚。 ...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古印度时,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居住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林精舍。当时,阿难尊者与多耆奢,着衣持钵,进入城内乞食。在街道的巷弄中,多耆奢看见一位极为端庄美丽的...

杀生恶报:牛角破腹的陆屠户(4-6)《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牛角破腹的陆屠户(4-6)《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杀生恶报篇 第一章 屠宰】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内容:  4.牛角破腹的陆屠户 ...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1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1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1  佛化鹦鹉,引人念佛  安息国人,不识佛法,住在边地,气质愚痴。当时有鹦鹉鸟,黄金色,青白花纹,能说人语。国人爱它身肥力强,问:“你吃什么东西?”鸟答:“我听唱阿弥...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美国海关有一批没收的脚踏车,在公告后决定拍卖,拍卖会中,每次叫价,总有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以“五块”开始出价,然后又眼睁睁地看着脚踏车被别人用三十、四十元买去。拍卖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小男孩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