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法华会上,弥勒菩萨的三个疑念

  【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

尔时,就是佛放光现瑞之时。神变,神指的是内,就是天然内慧;变指的是外,就是彰显六种瑞相。《首楞严经》中说:“佛住不二法,能作神通”。佛为法王,法王的法力超盖一切,弥勒菩萨虽然已经是一生补处的菩萨,但是肯定不知佛的境界。正所谓:“庸人不知术者,散人不知定者,凡人不知圣者,小圣不知身子”,这里的身子就是舍利弗,舍利弗的名字又叫身子,因为他在阿罗汉中智慧第一,所以“小圣不知身子,身子不知菩萨,菩萨不知补处,补处不知尊极”,就是不知佛了嘛,弥勒菩萨不知佛的境界。就像智者大师说:“弥勒不测外变也不知内慧”,就是这里说的神变。所以弥勒菩萨见到佛放光现瑞,心中会生起这样的疑念,以何因缘而有此瑞,就是佛放光现瑞这是什么因缘呢?大家再看经文:

【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

这是弥勒菩萨的第二念,当问是谁?弥勒菩萨前面见佛放光现瑞,先生的疑念是佛放光现瑞是什么因缘,有了这个疑念后,当然就要请人来解答。然而所见之事非常的希有,弥勒菩萨都觉得非常的希有,他不知神变的这种瑞相。这件事肯定是要问佛,但是现在佛已经入于三昧之中,不能问佛,那么除了佛之外,还有谁能知道这种不可思议希有之事呢?好,我们看经文:

【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希有之相,我今当问。】

这是弥勒菩萨的第三念,当问文殊菩萨。法会上,这么多的大菩萨,为什么弥勒菩萨这里要问文殊师利菩萨呢?这是因为文殊菩萨是法王之子。佛是法王,文殊菩萨道果久成,过去久远劫,在南方平等世界成佛,号龙种上尊如来,现在示现等觉菩萨。文殊菩萨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示现等觉菩萨,他久已成佛,示现菩萨将要绍继法王之位,并且因德才超群居于众菩萨之首,所以都称文殊菩萨为法王子。其实大菩萨们都可以称为法王子,但是文殊菩萨是佛的第一法子,所以只有文殊菩萨独得法王子之名。文殊菩萨过去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肯定见过这样希有神变之相,所以这里弥勒菩萨想,现在应该请问文殊菩萨,请他来解答这个疑问。

摘自 宏圆法师讲《妙法莲华经》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人间第一幸福儿 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迦毘罗卫国的太子,曾经娶拘利城耶输陀罗公主为妃。 太子和公主同是在十九岁的那年,生下罗睺罗,太子很欢喜,这不是一般人生了儿子的欢喜,而是因为太子曾向父亲净饭王数...

古人的仁慈之心

古人的仁慈之心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公案。一个乡村有一位长者,家里比较富有,为人也很仁厚。有一天,一个小偷溜到他家偷东西。 这个小偷进了屋子,发现有人,就爬到床底下躲着去了。这个大富长者呢,就装作睡觉。小偷在下...

憨山大师:出生死法

憨山大师:出生死法

佛所说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门,但其中只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直捷简要。经曰:若修净土,当净自心。现在修行净业,必须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因为身三、口四、意三这十种恶业,是三恶道...

药师山·紫虚居士: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学会简介

药师山·紫虚居士: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学会简介

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学会简介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药师山同修们原本想筹组一个财团法人以便利将来从事社会福利工作,但目前因限于财力无法如愿。前些日子,中央大学张荣...

【推荐】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推荐】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亦现慈善光华之相。彼固无心求相貌容颜之好,而自然会好。 造业之人,其心地龌龊污秽凶恶,其面亦随之黯晦凶恶。彼固唯欲面色之好,令人以己为正大光明之善...

星云大师: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

星云大师: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

编者按:本书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继07年合作《包容的智慧》后的又一次智慧互动。平易之处与我们交流人生的阅历,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从心治、义利、笃学、慈爱到忍辱、舍得、财富、格局。书中观点和态度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