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2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2)

◎ 印海 著
 
上生兜率与人间净土

上生兜率净土即求生兜率,亲近弥勒菩萨,听法除疑,将来随弥勒菩萨下生人间,授记作佛。所以上生兜率并非追求天国享受。因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的目的迥异,求生天国只求寿命延长福乐自在,像外道求“永生”;或生长寿天等。事实上天福享尽,还是堕落恶趣的,《成佛之道》中说:“求天不生天,愿生佛陀前”,便是此意。上生内院为求生兜率净土,亲近弥勒,最后目的是随弥勒下生人间成佛,净化身心,实现人间净土。一般信仰净土法门的人多重于往生或上生,乃至把佛净土发展为天国乐园,与外道之永生思想混淆不清,而忽视下生实现人间净土的理想,故为重视现实者以为是悲观的、厌世的、消极的。因为这和现实人生脱节的天国思想,不合乎大乘入世救世之精神。吾人求生兜率净土,亲近弥勒只是一大方便,最后目的是希望人间净土能早日实现,以期身心净化、人间净化之同时完成。弥勒人间净土本出于《阿含经》中,上生与下生本来同等注重,不可偏废,但法久弊生,造成重视上生而忽视下生。因此上生后不忘下生,才是符合于大乘佛法自利利他的悲愿。

释经题及译者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本经题是以“人”、“处”得名。人是指弥勒菩萨,处是指兜率陀天。“佛说”二字是说经之主,即释迦牟尼佛。本经是佛对弟子优波离尊者说,其中也有互相问答,参加法会者有四部八众。

“观”,是观察、了解,是约能观之智说,所观之境即弥勒上生。以此观智观察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之依、正两种清净庄严。

“弥勒”是菩萨的姓,梵语弥勒,正译音为梅怛利耶(Maitreya),华言慈氏,号阿逸多。因菩萨多劫以来修慈心三昧,如偈说:“弥勒菩萨法王子,从初发心不食肉”。以慈心教化众生,所以又称慈氏菩萨。本经说:弥勒菩萨出生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初出生时,便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相好。有一天其父邀请相师为菩萨相命,相师想知道菩萨出生时瑞相,其父说:“其母性格向不调柔,自怀子后,存心仁慈。”相师说:“因受菩萨影响有此现象,所以取名慈氏”。有一次,阿难曾问佛,弥勒为何名慈氏?佛即叙说慈氏过去本生因缘:无量劫前,南赡部洲有一大国王,名达磨流枝,译云法爱。当时,有佛号曰弗沙,时有一比丘入慈心三昧,身相安静,放光照耀。王即询问此僧修何定而有此种瑞相?比丘说:“入慈心定”。国王心生欢喜,发愿修习,生生世世不断修习。法爱王,即今弥勒是,从初发心,常号慈氏。因弥勒本性仁慈,又常习慈心三昧,所以号慈氏。

弥勒为释尊弟子,并为授记,将来于增劫后,于此土成佛,龙华树下,三会说法,广度众生。为一生补处大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即菩提,此云智慧,因能发菩提心,上求佛智,萨即萨埵,此云有情,有下化众生之意,具此二大理念,修集福慧之大心众生,都可称为菩萨。此处专指弥勒菩萨说。弥勒灭度后,距离成佛之时尚远,此一生补处菩萨必有修习度生之处所。佛经说:一生补处菩萨,未成佛前多住欲界第四天兜率陀天,此天,天人均能受乐知足,不著五欲,故又称知足天,此天有一特别化区名为兜率内院,有善法堂,清净庄严,为补处菩萨一生不退转说法之处所。弥勒菩萨灭后,即上生此处。上生或称往生,即由下界而上升天界之意。以上所说为本经之别题。

经是道路、方法。从凡入圣也有种种方法,小乘有八正道,大乘有六度波罗蜜等,依此方法而行,自可超越凡情而入圣道,此道路是具有永久性、普遍性,人人依此修行,人人均可成佛。故经是圣贤所修道之方法。佛法中有经、律、论三藏,经是佛说,律是为弟子们所制定生活上之道德规律,论是弟子们阐说经藏中深义微言。经是通于一切经,故称此为通题。

本经译者是南北朝时代刘宋之西域居士,诅渠京声所翻译。佛经用印度文书写,若无人译成中文,吾人根本无法了解,必需熟稔印度文,且通达佛法及中文的人,才能胜任此一艰巨工作。译经者有法师,也有居士,本经由居士译成,流通后世,使大法东来,利益群生,开人天眼目,实在功德难量!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不做,得不到什么好处。一天二十四小时,就是在那儿名、利、贪、瞋、痴、慢、疑绞脑汁做事情,但是在佛法上,你用了几分钟真正修行?拨了多长的时间? 你要求...

【推荐】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点滴

【推荐】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点滴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 本人想借着这次因缘,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简略地介绍一下,上虚下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及其生活特点,希望以他老人家的种种嘉言懿行,作为我们后人学佛的榜样。...

海涛法师:供袈裟的殊胜功德

海涛法师:供袈裟的殊胜功德

这期的会讯,让我们来谈一谈关于袈裟和佛塔的功德。这两类东西看起来关联性似乎不大,但若是深入了解其个中意涵,便能了解到它们都是象征、代表着佛法无边威德的圣物及圣境。若能在值遇时如法礼敬,必能为各位带来莫...

受持五戒 奉行善事

受持五戒 奉行善事

五戒就是杀、盗、淫、妄、酒,为什么要持五戒?就因为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受持这五戒就是不做这五种恶事,奉行善事。 为什么不杀生?因为众生都有生命,都欢喜活着,不愿...

圣严法师《智慧100》

圣严法师《智慧100》

第一篇 智慧之眼 ■.智者多闻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法句经.多闻品 多闻是博闻强记,博学勤学的意思。在佛的弟子中,多闻第一是阿难尊者,他只要有所听闻,就牢记不忘,且能条...

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八)

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八)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八) 【所谓无碍庄严解脱者,离一切相,成一切相,虽然如梦如幻,而以不坏梦幻诸境,若不入此梦幻法门者,便如舍利弗,大目健莲等在逝多林不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