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慈法师:不读诵《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

不读诵华严经 不知佛家之富贵

明末四大高僧憨山大师说:“不读诵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在开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因为读华严宗的研究生,才渐渐地有所知解。华严经在印度的出现,本身就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这已是在佛去世之后,七百年后的事情了。当时龙树菩萨去世,从龙宫之中,得到华严经。这样才有今天的三种华严经的住世。按照经中相传,我们所看到的仅是上中下三本中的下本,上中两本不传人间,可见华严经一开始出现,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和神秘感。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在佛教界广为传诵。因为他为佛教界的青年树立了一个好学上进,求法若渴的学习榜样。他寻访参学,百城烟水,为了佛法,学无常师。也就是以法为师,为法是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净行品》都是在佛教徒中广为流传的经文。

华严经的华藏世界海,呈现在世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重重无尽,如因陀罗网境界。如经上云:“坐微尘内转大*轮,如一毫端现宝王刹。”在华严经看来,地球是宇宙的尘埃。世界重重无尽,做人要圆融无碍,因此在四法界当中,最能体现,最能代表华严宗思想,就是事事无碍法界。

中国华严宗的建立,是在唐代女皇武则天统治下,直接扶持起来的宗派。而且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的翻译,都离不开武则这位女皇。华严宗第三祖贤首法藏大师,在他一生弘扬华严宗的同时,宣讲华严经达到三十多遍之多。相传还出现大地六种震动等不可思议的感应。华严宗的二祖云华智俨大师著有《华严经探玄记》五卷。三祖法藏大师著有《华严经疏》六十卷。四祖清凉澄观大师著有《华严经疏抄》长达一百二十卷。可见华严宗对于华严经的关注和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华严宗的初祖杜顺大师著有《华严法界观门》,另有《华严一乘十玄门》都是了解华严经的重要著述。华严五祖是华严宗的五大功臣,可以这么讲,如果没有华严五祖,就不可能有华严宗。由此可见中国的高僧,为中国的佛教事业,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为法忘躯,弘法利生,献身于佛教大业,这种护教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今天四众弟子学习的楷模和表率。

高僧传中记载:唐太宗问隐士孙思邈:‘佛经以何经为大?’孙曰:‘华严经为诸佛所尊大。’帝曰:‘近玄奘三藏,译大般若经六百卷,何不为大,而六十卷华严经独得大乎?’孙曰:‘华严法界,具一切门,于一门中,可演出大千经卷,般若经乃华严宗一门耳。’太宗乃悟,乃受持华严。又莲池大师也说:‘华严见无量门,诸大乘经,犹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华严、天王也,诸大乘经、候封也,诸小乘经,侯封之附庸也。’而憨山大师说:‘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

2005.07.31正慈写于东方山师子楼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梦参老和尚:佛前供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梦参老和尚:佛前供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以下内容,为梦参老和尚开示: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黄色的,很庄严。他想先插到他脑壳上庄严一下,后来一想这个脑壳是无常的,他要是...

慧律法师《什么是禅 禅是什么》

慧律法师《什么是禅 禅是什么》

各位台湾大学的高材生,首先恭喜大家,进入台湾的一流大学,台大也是世界级的名校,美国的哈佛、柏克莱、史丹福;英国的牛津、剑桥;中国大陆的北大、清华和复旦;日本的东京帝国大学,都是世界级的名校,包括我们台...

信愿持名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信愿持名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一个人生前自己肯念佛,肯定就有信心在里面,有愿力在里面。如果一点信心、一点愿力都没有,就算劝你,你也坚决不肯念,这都是业障。临命终时,只要你肯念佛,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和莲池海会菩萨自来迎接。什么叫自...

「厌离」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

「厌离」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对现在的生存状况更要有种敏锐的觉知。无论是像今年的雪灾呀、地震呀、冰雹呀,我们都要把它看成是佛经啊,无情在说法呀,警觉我们啊。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讲,佛灭度之后,所有的经道...

妙莲老和尚《福慧双修》

妙莲老和尚《福慧双修》

今大上午有位中兴大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来问我许多问题,就是在座的游居士。目前台湾各大学都有佛学社团的成立,大多数有善根的学生对佛学很有兴趣研究;有些不但求知,还能依佛法来行。所以每逢寒暑假,都有各种活动,...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画传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画传

一、出生望族,孝深识广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袾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 二、明生死事,寄心净土 邻家有一老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