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如果全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来解释佛经,没

【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

那么佛这几句话在今天是完全应验了。『般泥洹』就是佛示现「入灭」。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示现「入灭」,离开我们人间。我们一般人讲释迦牟尼佛的世寿七十九岁,我们中国人常讲八十岁,那是讲虚岁,中国人讲虚岁,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是七十九岁圆寂的。「般泥洹」就是圆寂,是梵语音译的。

那么离开这个世间,时间慢慢久了,『经道渐灭』。佛的经典,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逐渐逐渐在这个世间消失了,为什么消失?没有人相信了,没有人修学了,逐渐就消失了。现在虽然印刷术很发达,科技很方便,好像佛教是非常兴旺的样子,其实不然,我们每个同修都了解。佛法有没有消失?消失了,不过没有完全消失,变质了。虽然同样是一部经典,经典上一个字没有改变,讲错了。同样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是修错了,这大有人在。把佛经颠倒讲,我们台湾同胞叫「黑白讲」,真是看得真痛心。讲错了、修错了,方法也错了。

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说得好,「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智」是真正有智慧,就是世间聪明智慧的人,他没有办法理解佛所讲的话。那要什么人来说呢?一定要有真正修行的人来说。真正修行,他有心得,他有感应,他能得到三宝的加持,才能说得彷佛,不太走样子。如果完全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来看佛经,解释佛经,没有不说错的,这太多太多了。

无量寿经(第五十一集)1992/6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档名:02-012-0051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纵使业障太重,普贤菩萨都会暗中摩顶

纵使业障太重,普贤菩萨都会暗中摩顶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楞严经》卷五普贤...

结缘总比结怨好

结缘总比结怨好

我从小虽然就具有圆融随和的性格,但也与一般男孩子一样,喜欢伸张正义,打抱不平。有一天,在一本书里看到一句话结缘总比结怨好,深深打动我顽强的心扉,回忆过去我经常因为执著、好斗而结下许多怨尤,想想实在没有...

原来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样的微妙!(宣化上

原来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样的微妙!(宣化上

华严的境界是妙不可言的好像太阳在空中遍照万物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在听经前,一定要先认识所听的这部经是大乘或是小乘的经典。谈到大乘、小乘,今天给各位讲一个公案听一听...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礼让第一;不急不急,威仪第一。 要慢要慢,注意礼貌;要慢要慢,慢工出细活;要慢要慢,欲速则不达。 慢是一个政策,看世间演变才能定策。但是急惊风遇到慢郎中,慢也不全然就好...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绝对)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 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

纠正不好的习气

纠正不好的习气

有位女士的说话音量惊人,即使只对一、两个人谈话,也是非常大声,尤其是在群众中,只要她讲话,别人的声音都听不见了。我问她说:有没有人说过你的声音太大了? 她不承认地说:有呀!但是这个声音是我妈妈生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