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四果四向,和华严十信位,如何匹配?

在《华严经》里面我们常常学到的,《华严经》是讲菩萨,统统是菩萨。这个见思烦恼、尘沙、无明,都在十信位。

从断见惑,这是见思惑,见思,见惑断了证须陀洹果,在《华严经》就是十信里面初信位的菩萨。我们知道小乘里面讲四果四向,那他拿到第一个果位,这是初信位的菩萨,等于小学一年级,你上学了,相当于小乘初果。二信位的菩萨,他所修的是二果向,方向的向,向着二果,没证到二果,在修学。到第三信位的菩萨就是二果,三信就是二果。四信是三果向,五信是三果,六信是四果向。七信位就是阿罗汉,就是四果阿罗汉,七信位。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你从《华严经》上这个十信位,你就看得很清楚。

十信位这个佛,如果把起心动念放下,他就超越十法界,就到初住,初住就明心见性,是真佛了,不再用阿赖耶,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所以初住菩萨住在哪里?住在实报庄严土,一真法界。

从初住到等觉,这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住实报土。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分无始无明习气断掉了,这个地方所讲的俱尽,无明俱尽,断掉了,那什么?妙觉位。妙觉位,实报土也没有了,他到哪里去?他到常寂光去了,回归自性。

我常常在想,这是一个很大的循环,你看从迷失自性开始,变成阿赖耶,到最后到妙觉,又回归自性。这个大循环的时间是很长很长,没法子说出来的,是一个最大的一个循环,比宇宙的循环还要大,回归到原位。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七四集)2010/10/24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慧律法师《追求涅槃的心》

慧律法师《追求涅槃的心》

佛教追求的最高原则就叫做涅槃,涅槃翻译成中文叫做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用这颗心--智慧的心解脱的心来面对这个世间。 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呢?意思就是说任何的东西增加也没有感觉增加 ,任何的东西...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

海涛法师《发菩提心皈依三宝》

海涛法师《发菩提心皈依三宝》

新的一年大家要有新的愿望,佛教讲「愿」,什么叫愿?为自己的叫「欲望」,叫作执着,为众生的才叫「愿」。诸佛菩萨是用愿作他们的生命,生生世世乘愿再来。我们凡夫会认为,哦!这个世间真苦,世间苦啊!我不来,想...

佛教的四点真理

佛教的四点真理

所谓佛道,就是佛教的真理。什么是佛教的真理?有四点: 一、自由业力是佛道:佛教和一般宗教不同的地方,就是佛教不讲由一个神明来控制自我,不主张另有天神赏赐我们善恶,赏赐我们好与不好。佛教主要是讲人的行...

临终注意事项

临终注意事项

光自七月廿五至申,今日回山,适由山转来汝书,知汝父将欲去世。须知人生百岁,亦有去日,切不可作无益之悲伤。但宜劝彼一心念佛,如在牢狱,思归家乡,不可有一毫留恋心。 汝与家中眷属,宜分班在前念佛,令彼摄...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

若每天都会看见众生过失或是非,那就要赶快去忏悔,因为这就是业障。 所以要先这样认为,别人的不好都是我的缺点,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所以妈妈看到儿子有缺点妈妈心痛。妈妈要如何替他弥补,首先为什么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