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就

  民初,谛闲法师有一位徒弟,这徒弟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法师差不多,他们是从小一起玩的朋友。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带出去,所以算是见过世面。

  他那个同学生活非常困苦,学一个「锅漏匠」的手艺。什么叫锅漏匠?就是碗碟打破,他能把它补起来再用。他就天天挑个担子在外面叫喊,非常的辛苦。他真正体会到人生太苦了!他也知道小时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出了家,做了和尚,于是就找。

  找到谛闲法师,在庙里住了几天,就跟老法师说:「我要出家。」法师问:「为什么?」「人生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老和尚说:「你不要开玩笑啦!住几天还是去做生意吧!」为什么不让他出家呢?老和尚考虑他年岁太大了,在当时,四、五十岁就是老人,体力也衰退了,出家,五堂功课学不会,念经也念不来,这样,住在寺庙里,让人瞧不起,冷眼看待,心有多难过啊!学讲经吧!他不识字,于是,老和尚就拒绝他。结果他就硬赖着:「我非出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老和尚就说:「这样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你得答应我几个条件。」他说:「这没问题,我认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统统听,统统接受。」老和尚就说:「这很好!我给你剃头,剃了头之后,你也不要去受戒,也不要住在寺里。受戒,五十三天你受不了。再说宁波乡下,有很多小庙,破庙,废庙没人住,就找一个小庙住下来。」老法师在附近,找几个护法、信徒每一个月给他送一点钱、送一点米,安住他的生活。又在附近找一个念佛的老太太,每天给他洗衣服,并烧中午、晚上两餐饭。然后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交代他:「你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将来一定有好处。」

  这个人没有读书,但是听话、老实,他就死心塌地念这六字圣号。他真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在那个庙里,三年都没有出门,一句佛号,一点也不杂,这就叫精进。

  这一天,他离开寺庙,到城里去看他的亲戚朋友。晚饭吃完,就跟那位烧饭的老太太说:「明天你不用替我烧饭了。」这老太太心想:师父三年都没有出门,今天看朋友,大概明天有朋友请他吃饭,所以叫我不要给他烧饭。

  到了第二天中午,老太太到庙里去看看,师父有没有回来?那是个破庙,庙门都是不关的,到庙里,喊师父,没人应,就再去找一找。看见师父站在寮房里,面对着窗户,手拿着念珠。叫喊,他不回应;走到他面前,才知道,他死了!站着死的,念佛往生了。这时老太太吓了一跳,她从来没有看见人死是站着的,于是赶紧报告那几位护法。这些护法一瞧,也不晓得怎么办,就派人到观宗寺报告谛闲法师。

  那时候没有车,请人去报信,来回需三天。你看他,站着往生,还要站三天,等他的师父来替他办后事。

  要知道,三年能成功,精进啦!谛老看了之后,非常赞叹说:「你没有白出家啦!你的成就,讲经说法的法师,名山宝的方丈住持,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啦!」一句阿弥陀佛,就叫专精,不夹杂、不间断,是成功的关键。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1、大悲心太子勇挑重担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1、大悲心太子勇挑重担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不要在无常梦幻泡影中,找永恒的快乐

不要在无常梦幻泡影中,找永恒的快乐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欲明心者,当微细观究,此身此心,从何而有?既四大虚幻,心将谁寄?身心既幻,世界微尘,了无差别,目前万法...

信愿法师:贵州刁永生医治无效助念得生

信愿法师:贵州刁永生医治无效助念得生

【念佛感应录】贵州刁永生医治无效助念得生我舅舅刁永生,贵州省铜陵市人。生前未信佛念佛。二○○二年二月二日清晨,不慎从家中楼梯摔下,送医院抢救无效,告知“准备后事”...

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问:“贤者阿难过去生是修持何种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全部忆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  于是众比丘便前往佛陀的...

慧净法师:念佛必定往生 贰、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慧净法师:念佛必定往生 贰、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贰、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一、应当发愿,愿生极乐 《阿弥陀经》的宗旨,是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只是极乐世界的救主-- 阿弥陀佛,祂成佛以来十劫之间,...

方立天教授:佛教生态哲学的现代启示

方立天教授:佛教生态哲学的现代启示

佛教生态哲学的现代启示 方立天 摘要:佛教生态哲学(缘起论、宇宙图式论、因果报应论、普遍平等观),与基此之上的佛教环境伦理实践模式(破我执、断贪欲,不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