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佛说信心是法藏中的第一财富

信无垢浊心清净,灭除憍慢恭敬本。亦为法藏第一财,为清净手受众行。——《华严经》

【注释】“信无垢浊心清净”:真有信心,就没有一切的垢。垢,是浊垢,也就是一切的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你真信,要信真正的法,不要信旁门外道,或者天魔外道,那个越信越迷,越信越不清净,根本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叫清净。所以说信无垢浊心清净,你有真正的信心,就会现出本有的清净自性。我们清净自性的光明为什么不现出来?就因为有垢浊,垢浊就是一切不干净的思想,染污的思想。有所染污,心里就不清净了。心里清净,智慧就现前;心里不清净,愚痴就现前了。

“灭除憍慢恭敬本”:你有信心,就会没有憍慢心;没有憍慢心,就有一种恭敬心。而“信”就能消除你的憍慢心。憍,是骄傲;慢,是轻慢。你轻慢一切的同修、同门,这都叫憍慢。你没有憍慢了,就生出恭敬心。信就是恭敬的根本,你有信心就会恭敬人、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僧、恭敬长上。若有骄傲,就没有恭敬心。

“亦为法藏第一财”:“信”为法藏中第一财,也就是十无尽藏中的第一藏。十藏是(一)信藏、(二)戒藏、(三)惭藏、(四)愧藏、(五)闻藏、(六)施藏、(七)慧藏、(八)念藏、(九)持藏、(十)辩藏。

“信”又是七圣财中的第一财,七圣财是(一)信财、(二)精进财、(三)戒财、(四)惭愧财、(五)闻舍财、(六)忍辱财、(七)定慧财。

“为清净手受众行”:因为身、心都清净,所以手也清净,能修持一切的佛法,能受持一切的法门。

【备注】《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太虚大师谈近代西方素食的风潮

太虚大师谈近代西方素食的风潮

人生之大问题,曰衣、食、住、行。单论食之一项,吾人自累世来,缺乏合理思想,习成肉食。迨知识渐进,习亦渐改。故素食戒杀,为进化程式中当有之事。吾前曾往德国,于着名之城市,亦遇见素食馆三、四处。某大学附近...

神通的本质和类别

神通的本质和类别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则所谓捨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结,又复理路不清,戒力不坚,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炽,则著魔发狂,尚有日在。夫欲得神通,须先得道,得道则神通自...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①。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惟勤募化,曰吾造佛也,吾建殿也,吾斋僧也。此虽悉是万行之门,而有二说。一则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则己事不可...

如何提升人品

如何提升人品

提升人品,不一定是在今天的社会里才需要,在古代的社会也同样需要。未来的世界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谁也不知道,不过,我相信只要有人生存的时代、有人活动的地方,人的品质一定要提升。人的品质如果不提升...

印光大师:对子女切勿养而不教

印光大师:对子女切勿养而不教

人未有不愿生好儿女者。然十有八九,将好儿女教坏,后来败家声,荡祖业,作一庸顽之类,或成匪鄙之徒。其根本错点,总因不知爱子之道。从小任性惯,大则事事任意,不受教训,...

中阴身

中阴身

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所谓的灵魂。所谓中阴身七天会死生一次,四十九天之中一定会投生等说法,不可以执着为一定。中阴身的死生,是就众生无明心中,所出现的生灭之相来说的,不可以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