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华严经十信菩萨,跟小乘一配合清清楚楚

净土法门:《华严经》十信菩萨,跟小乘一配合清清楚楚

佛很慈悲,知道这个东西难,众生习气太重,教我们从哪里做起?先从放下我所做起,比较容易。为什么?我所有的叫身外之物,先从这里放下,然后最后把身再放下,恭喜你,你入门了。这一入门功夫得力了,为什么?这个一入门证位不退,初果、大乘初信位,他证得这个位次,不会再退堕到凡夫。三种不退第一个不退拿到,虽然还没有出六道轮回,他烦恼习气很重,但是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保证不堕三恶道。不管有没有佛出世,他肯定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有佛出世他是阿罗汉,没有佛出世他叫辟支佛、叫独觉,不要等到第八世,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在大乘呢?七信位的菩萨,十信里从初信到第七信,初信等于须陀洹,七信等于阿罗汉。于是这十信位的事,我们就很清楚,十信位是十法界,初信到六信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他在哪里?人间、天上。大概二信位还会到人间来一次,三信以上不到人间来,他在哪里?他在欲界天、色界天,就是这两层天,两层天里头的往返。我们如果要是把他位次来配,阿罗汉四果四向,初果向这个不说,没有位次,初果才有位次。初果等于《华严经》十信位的初信,二信位就是二果向,三信位是二果,四信位是三果向,五信是三果,六信位是四果向,七信证四果阿罗汉,六道超越了,那就是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他再提升,再提升一级就是缘觉,缘觉是八信;缘觉再上去是菩萨,就是四圣法界的菩萨,菩萨是九信;再上就是佛,十法界的佛,佛是十信。

这就是《华严经》十信菩萨,跟小乘一配合清清楚楚。没有出十法界,出十法界他的条件必须把起心动念放下,不起心、不动念这叫破无明,无始无明破了,十法界就没有了。所以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有十法界的业,你就见到十法界;你没有十法界的业,十法界就不见了。你有六道的业,你见到六道;阿罗汉没有六道的业,六道不见了。佛给我们讲「诸法实相」如是如是,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起心、不动念,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训练,练不到,练总比不练好,总有那么点影子在,就练习!练习不执着、不分别,这叫真功夫。所以修行有功夫,什么是功夫?放下是功夫。你真干,真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不计较,计较是执着,就是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你就练这个功夫,真功夫,这是决定带得走的。如果你不肯放下,你亏吃大了,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轮回你就要常常想到轮回苦!它太苦了,这又何必?这些事情,除了佛经之外,谁都没讲清楚。从这个地方看到佛菩萨的慈悲,他证得、他明白了,把他所证、所见、所闻统统告诉我们,让我们有能力去辨别哪是真的、哪是假的,假的要放弃,真的要抓住,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能得救。边地疑城,因为疑惑未断,但是他还念佛修善,愿生极乐,所以他生到边地。生到边地,其实讲也很不错,为什么?永远脱离十法界。边地最长不过五百年,肯定他觉悟了,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威神帮助他断疑生信。

最后,「五、本经流通分,赞叹念佛,劝于此经生导师想。当来经灭,独留此经。常念不绝,则得道捷」。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世尊赞叹念佛。而且劝我们对这部经要生导师想,导师是佛,他来指导我们,引导我们脱离轮回、脱离十法界。对这个经要尊重,这个经才是真正的法宝,我们得到,这个品题里有一品「如贫得宝」。六道里面众生都贫,没智慧,六道里的轮回冤冤相报,他止不住,苦不堪言。你得到这部经,你就能解脱,你就能永远脱离六道轮回,所以这部经要当作宝来看。我们在这个世间,什么东西丢干净不要紧,我们要抓住这部经,要认真学习,要常常读诵。知道多少就讲多少,欢喜为人演说,一个人也讲,两个人也讲,什么地方都可以讲,什么形式都不要拘束,你遍遍讲遍遍有悟处。你讲给别人听这就是功德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里面还有财布施。什么财?内财,我把我的时间布施给他,我把我的精神、体力布施给他,讲一个小时就要付一个小时,这是物质,物质是财。所以给人家讲经教学的时候,时间长短不拘,五分钟也是三种布施都有,讲一个小时也是三种布施,财、法、无畏统统都有了。换句话,用世间法来讲,你得财富,你得聪明智慧,你得健康长寿,你怎么来的?欢喜为人演说。演重要,演是什么?表演给他看,我做出来给你看。其实我也不是有意给你看,为什么?自然就变了,哪里是故意装给人看的?不是的,自自然然就起变化。从前心浮气躁,现在心是安乐,它就变了;以前愚痴,现在感觉得有点智慧,就不同了;以前见到人不会笑,现在见到人都是笑咪咪的,像弥勒菩萨一样,他就变了,人就变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五四集)2011/6/14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 今晚佛学讲座的讲题叫做转凡心修佛行。在未讲题之前,我想在题外先将佛法大纲向诸位说一下。 诸位之中当然有佛学的老前辈,不但明了佛学而且深入,又能奉行、拥护三宝,但是也有初发心的人士,...

不愿做老二,谁服你做老大呢

不愿做老二,谁服你做老大呢

说起来,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十分凑巧:在俗家兄弟三人中,我排行老二;出家以后,在师兄弟三人里,我又处于仲位,可以说我与老二很有缘分,而我也很喜欢当老二。因为老二可以拣老大的衣服鞋袜穿,虽然已经不新,但...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号曰清凉。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三千年就说了这个山,在宋朝以前,凡是到五台山的,那时人心里清净,清净就是没有烦恼;他在五台山,看见五台山每天夜间十点钟一过...

守财奴的感悟

守财奴的感悟

有一个守财奴,非常吝啬,从不曾布施过一毛钱。他对自己也十分小气,舍不得吃、舍不得用,只喜欢累积金币。他把囤积的金币藏在一个秘密的房间里,每到夜里,什么事都不做,只是数着自己收藏的金币,一直到全部数完,...

「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摩诃萨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听得多了。那么,没有听过的呢?还想叫这个耳朵欢喜欢喜,所以呀,我现在再把这七个意思大略的讲一讲。 第一就...

星云大师《为老人祈愿文》

星云大师《为老人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感谢您降诞到人间,您明白地告诉我们:「有生苦,必然会有老苦;有老苦,必然会有病苦。」 老病实在是非常地辛苦。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的心理上有许多烦恼的疾病, 我们的身体上有许多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