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像这样来念佛,就叫“净念相继”

一念弥陀一念佛;念念弥陀念念佛。

你以念佛的心来求生净土,把其他的妄想、杂念都停止了。

你能用一念的念佛心来“都摄六根”,这六根就都听话,六根就都不造反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这种境界,都不被这种境界所摇动了。

所谓以念佛而转一切境,你以念佛而不为一切境所转。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都摄六根,这六根就都会听你的招呼,服从你的命令了,不会再着住到染污法上。

所以都摄六根,这就是一个总持的法门,也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净念相继”:什么叫净呢?没有杂念,没有其他的妄想,这就是净。什么叫念呢?你一念佛、念念佛,念念佛就是一念佛,你一念不间断,就这一念,一定会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净念相继,这“相继”是很要紧的,你不要念念就不念了,你要: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念得很自然而念,你想要不念佛也办不到了,它自己就会念了,所谓欲罢不能,你想要停止这念佛的声音,办不到了。就好像喝醉酒似的,念佛念得醉了,想不念也不行,只有一个念佛心。

所以,净念相继,相继就是继续不断。继续不断地这样念下去,天天念佛、月月念佛、年年念佛、生生世世都念佛,没有停止的时候。你能发这样的心,这就叫净念相继。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五集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五集

第五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 放掌请坐,有些同修,他在佛门里面学习,也没有受过系统性的学习,严格...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埵、普贤大士、普贤如来、遍吉士等,是毗卢遮那佛的胁侍,与金刚萨埵同体,是佛陀的助理,也是法门的护法。普贤的意义,依据《圆觉经》记载之义为体性周遍曰普...

圣严法师《解铃系铃》

圣严法师《解铃系铃》

问:法眼文益禅师有一次问弟子:虎头金铃,是谁解得?大家都答不出来。泰钦禅师正好路过,答了一句:系者解得。这个公案不见得大家都听过,但是解铃还需系铃人却人人都知道。请师父从禅的观点来解说。 答:解铃系...

不死种子

不死种子

从前印度的弥兰王请教那先比丘:人死后有来生吗?那先比丘回答:当然有来生。弥兰王不解:人有来生,为什么我看不到呢?如何证明?那先比丘说:王呀!您吃过橘子吗?虽然橘子皮被丢弃,果肉被人吃完,但是种子一落入...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原文】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其德。虽具佛心理体,其起心动念,全属凡情用事。认妄为真,将奴作主。如是思之,甚可惭愧。若于平时,常作是想。则心量广大,无所不容。物我同观,不见彼此...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现的种种境界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现的种种境界

有居士在拜佛时身体震动,又见到黑暗中有光晃动。大师提醒他,这是过度提神所导致,并建议他以后礼拜课诵,只须志诚恳切,不必过于提神。闭着眼睛念佛容易昏沉,如果不善用心,还会出现魔境。因此,念佛只要不东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