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P 134

1349经、1350经:本经叙述两位天神以偈赞佛念佛之事。

此二经叙述佛陀在拘萨罗国游行期间,住止于该国境内的一处树林之中。林中住着一位天神,看见佛陀的行迹,于是“低头谛观,修于佛念”。“行迹”是指什么呢?根据我的理解,大约是指佛陀走路的姿式。出家人在行为举止方面都有一定的法度,故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之说。佛陀身为比丘之师,在行住坐卧各方面自然都堪为规范,故其威仪法度自不待言。如此规范的行迹,连居住在树上的鸟儿也深受感染,经中记载说“有优楼鸟住于道中,行欲蹈佛足迹”,可能是对佛陀迈步的形状的姿式进行一些模仿。优楼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悟慈长者解释说它就是鸺鹠鸟,其羽毛棕褐色,尾巴黑褐色,腿部白色,昼夜均有活动,故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都很容易遇到这种鸟。

一只鸟却不自觉地刻意模仿佛陀走路的姿态,的确使人感到不可思议。但鸟学人走路,比之东施效颦显然更加令人匪夷所思。从这只鸟的本身来说,它可能出于本能,出于好玩儿,于是跟着佛陀装模作样地迈着方步。树上的天神见此情状,于是大声喝斥:“汝今优楼鸟!团目栖树间,莫乱如来迹,坏我念佛境!”佛陀走过的足迹,时常受到信徒们的顶礼膜拜,因为佛陀是圣贤;而对于恶人走过的足迹,我们有可能会立即加以清扫,比如琉璃王在释迦族内走过的遗迹,释迦族人用掘地三尺的办法,以达到对于琉璃王的蔑视。现如今一只极为普通的优楼鸟,却人模人样地学着佛陀的足迹走路,等于说是“乱如来迹”,使虔诚崇佛的天神一时间实在是无法接受。这足以说明佛陀在天神们的心目中,处于何等神圣的地位,哪怕是佛陀走过的足迹,也被视作神圣之物而不容他人侵犯!

1350经叙述一位天神见到林中的落花而不由得发出感喟:“今日风卒起,吹波吒利树;落波吒利花,供养于如来!”当佛陀在林中住止的时候,林中的波吒利树籍助风的力量而将自己的花瓣随风飘落在佛陀的身上,作为供养佛陀的供品。香花作为五供养之一,历来备受世人青睐。在天神的心目中,连一株波吒利树都懂得用自己的鲜花来供养佛陀,作为天神自然更要加倍地珍惜佛陀住世的难得机遇,多多亲近佛陀,供养于佛陀。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如今我们人身已得,佛法已闻,若不知珍惜,实在枉违此生。(6.15.)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是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还是默念,一定要在心里念得清清楚楚。 我们的发音器官是一个硬件,软件是我们的神识。这句佛号是从心里念出来的,心是一个发音之机...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63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63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63:入大庐獦地狱代受苦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菩提萨摩诃,本师即佛陀。舍身入庐獦,代受地狱苦。启智众生依...

妙高禅师与韦陀菩萨

妙高禅师与韦陀菩萨

在雪窦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据说当初妙高禅师,就在那里修行,精进用功,昼夜不息。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日子久了,难免打瞌睡。妙高禅师,看到自己的生死未了,天天打磕睡,耽误的不能用功。于是跑到妙高台边上跏...

妙莲老和尚《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妙莲老和尚《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出家能受得起人家礼拜吗?能受得起人家的供养吗?"这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理,其实,这是假善知识,冒牌佛教徒胡言;真善知识是恭敬僧宝,...

海涛法师《名人语录之黄金的重量》

海涛法师《名人语录之黄金的重量》

一 1.贫穷并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我只不过比他们少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东西而已。(安徒生) 2.一般说来,节俭两个字的解释,似乎是「省钱的方法」;其实不对,应该解释为「用钱的方法」。我们应该把钱用得清清楚...

海涛法师《真理手册》

海涛法师《真理手册》

Part 1 生命之光 透过对思想了解的修养, 人可以驾驭自己的心灵, 而不被感官玩弄于股掌之间。 净化自己的过程。 生命之光 ◎释尊说:所有的事物都受苦于无止尽的变化及冲突。 ◎行者必须认清生命的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