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净土法门的修学要领 二、念佛的福德因

二、念佛的福德因缘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追溯一下“信不真、愿不切”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自己福德善根不够,一个是因缘不具足;所以《佛说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先看因缘有没有呢?肯定有。大家已经听到净土法门,已经知道这一生结束之后要到极乐世界去,别的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我们不再在六道中流浪,无论做人也好,升天也罢,无论做皇帝也好,做天王也罢,都不去了,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家。这种因缘是非常殊胜、不可思议的。一个以清净心皈依三宝的人,他内心所具备的功德,超过了用遍及一切山河大地间的稻麻竹苇来供养诸佛满两万年的衣食住行的功德。我们不但皈依了,而且还找到了修行的方法,认识到这个轮回的世界就是由贪、嗔、痴、慢、烦恼、痛苦和我执聚集起来的。由此可见,我们是非常幸运的,要更加珍惜和精进。

   如果今生不能往生净土,我们还将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是有我执在,还是有贪、嗔、痴、烦恼,还是被这些业、这些行为和力量推着往前走;除非你见到了一切法无我,从此轮回的业就断根了。但我们都没有认识到无我,体会不到、证悟不到无我的境界。我们在生活中,无论修行还是不修行,都是围绕这个自我在转,所以假如这一生不能解脱生死,下一生一定仍是继续在这里轮回。我们听到了净土法门,轮回的生命有希望可以结束了,这是最殊胜的因缘。
六道轮回的众生如此之多,能听到净土法门而生信心的,确实是难中之难!比世间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困难,比对佛法中其他任何一个法门生起修行的信心都要困难,所以《佛说阿弥陀经》才反复地讲“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可见我们已经具足了这种殊胜的因缘,这也是我们现在应该庆幸的。
那么善根福德我们有没有呢?善根就是过去所培植的基础。一棵树要长成参天大树,它的根就一定要粗壮、牢固。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外面的业风吹走了,由此可见我们“根”是有的,但不太牢固,很容易被业风吹走。虽然我们内心知道念佛是我们真正的生命归宿,但是一旦遇到有人在面前诽谤,或者家里遇到什么意外了,很多人都会手忙脚乱、精神紧张、不知所措。这是因为我们有善根,但是不够坚固。
一个真正修净土法门的人,除了为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乃至社会做力所能及的慈悲事业以外,内心一定是专注在一句佛号上。如果我们心中有佛,那么世间的一切是非好坏、烦恼痛苦,都跟我们无关,除了因为悲愍众生而对众生讲一些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话以外,而我们内心实则并没有真正的是非烦恼。修净土法门的人就应该在内心中有上述坚固的信念;如果没有,那就说明我们有善根,但不够牢固。
念佛是否得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你的福德是否具足。有福的人,他总有时间念佛,总有机会念佛。没有福的人,无论如何安排也挤不出时间念佛。他忙些什么呢?很多时候忙的是一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事情。我们人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是很多,想要的东西却特别多。比如现在大家坐在这里,需要的是什么呢?其实别的什么都不需要,有地方坐就足够了,就这么简单。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需要的事情恐怕只有吃饭、睡觉,在白天也不一定需要睡觉。我们真正需要的就是解决温饱问题,能吃饱、穿暖,这一期生命的需要其实已经达到了;但是很多人在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总有种种担忧和贪求。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烦恼心自然会鼓动起来,想得越多,痛苦也就越多,就越挤不出时间来好好用功修行,这就是福德不够。
有句话讲:“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没有福的人东奔西跑、梯山航海、上天入地,到处攀求,却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件事情,能让他将心安下来。从小到大,我们这颗心就像山顶上的一块石头,一直往山脚下滚,偶尔碰到一棵树停一下,以为这个地方可以让自己安心了,其实过不了多久,我们的心还是不安,还是会继续打妄想,继续追求,继续烦恼,继续解决一些不需要解决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解决的那些事情是不需要解决的,真正需要解决的是生死大事,是我们迷惑的生命中最根本的痛苦,而这个痛苦的根源就在于贪、嗔、痴和我执。假如我们不能面对自己的贪、嗔、痴、烦恼,不能把烦恼背后的我执消灭掉,那么我们所做的事情,即使表面上是在解决人生的痛苦,实际上是在增加痛苦。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工作与心安》

圣严法师《工作与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时候,心还可以比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作场所,心就开始不安了。在工作环境里之所以心不安,可能是你根本不喜欢那份工作,也可能工作太繁重,或同事带给你困扰、你那天心情不好,也可能早上起来有点感...

阿那律-天眼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无忧的童年生活 在《阿弥陀经》里记载著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字,有一位阿藐楼陀,那就是阿那律尊者。 阿那律,生为王族的后裔,是佛陀的堂弟。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往生以后,继承王位的摩诃男大将,就是阿那律嫡亲的哥...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简略的思想与修学方法之正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简略的思想与修学方法之正

真正的佛法无论是禅宗与淨土宗,特别是禅宗,讲究的是正法眼藏,这是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一会上的密印,从此以后相传至今,这是佛教的特质,就如同《金刚经》中,佛陀所展现的跟...

印光大师综述念佛人的种种误区

印光大师综述念佛人的种种误区

一、修净土者应当修学的经典: 《印光大师文钞》中摘录净土行人当学习经典如下: 1、净土五经:《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 2、《净土十要》、...

祖师在生死关头,尚且要示现恳切念佛

祖师在生死关头,尚且要示现恳切念佛

佛示现在这个世间上八相成道就是要饶益众生,在给众生的种种利益当中,一个核心的大利就是了脱生死轮回。我们众生在这里有种种的痛苦,但最大的痛苦、大患无过于生死的大患,所以佛就在这个核心点上要给我们本质上...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释迦牟尼佛广传 八、禅定品 91.不当国王装哑跛八、禅定品91.不当国王装哑跛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有一梵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