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念佛必定往生 壹、念佛必定往生

壹、念佛必定往生 

一、十念当往生

《印光大师全集》里面的〈永思集〉,王柏龄居士有这么一段叙述:

二十五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什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

有位王居士,在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的冬天大吐血,生命只在呼吸间,随时可能断气。他当时是什么样的心境呢?他「一不慌张,二不恐惧」。

一般人临命终时,往往会「心绪多端,六神无主,前途茫茫,无所依靠」,这位居士都没有,他很镇定。

这位居士只有一个遗憾,觉得平日念「南无阿弥陀佛」,并没有达到净念相续,还是有妄想杂念。

他病好后,就跟一位缁友,即出家众,去江苏、浙江一带朝山拜佛。印光大师此时不晓得是在苏州的报国寺闭关,还是在灵岩山寺。这个居士到了苏州,就顶礼印光大师,报告自己病中的心境。

印光大师一听,当下喝斥他说:你如果抱持这种观念,往生就不确定了!恐怕就不能往生了!什么叫念佛念得好?十念都能够往生,那有什么念得好不好?何况你念佛也不只是十念而已。

《观经》〈下品下生〉说「具足十念」,我们念佛都超过十念,现在已是念佛之人,因此,我们当然能够往生。

不过我们要把心态调整到自己是下品下生,现在是临命终时,所以,现在就要「乃至十念」的念佛。

(〈第十八愿之义〉第八课(二○○五.十.十六))

二、「大石乘船」的譬喻

《那先比丘经》有一则「大石乘船」的譬喻。

有位国王向阿罗汉请教佛法,国王问阿罗汉:「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没有遇到佛缘,不知道学佛修行,也没有遇到善缘,以便行善积德,反而遇到恶人恶境,导致他一生作恶多端,十恶、五逆、谤法,无有惭愧。论理应该堕落阿鼻地狱,可是这种人临终的时候念几句佛号,就能脱离地狱之业而往生净土,这种法我信不来。」

国王又说:「一个人在生的时候,只是杀害一条性命,死后就要堕入地狱,这种法我也信不来。」

阿罗汉听完国王的话就问说:「如果拿一粒小石头放到水面上,它会浮在水面还是沉下去?」国王回答:「当然会沉下去。既然是石头,不管多小颗也会沉到水底。」

阿罗汉又问:「假如放一百颗石头在船上,它会沉下去吗?」国王说:「当然不会,因为是在船上。」

阿罗汉就说:「同样的道理,一个一生作恶多端的人,罪业非常深重,就像那一百颗石头,照说一定会沉入水底,不可能浮上来。可是如果他临终时念佛,靠着佛慈悲愿力的救度,而没有堕入阿鼻地狱,这就好像把一百颗大石头放在船上不会沉落一样。一生只杀害过一个人,罪业相对没有那么重,但因为他没有靠佛的力量,所以就随自己的业力堕入地狱,就好像一颗石头虽然小,因为不是放在船上,所以就随着这颗小石头的重力沉入水底。」国王听完这个譬喻,恍然大悟,从此相信念佛可以往生净土。

娑婆世界又称为「五浊恶世」,五浊恶世的众生,内心都充满贪瞋痴慢疑的业力种子,只是有的善多恶少,有的恶多善少,甚或一生作恶多端,不曾行善积德,可是绝对没有一生都行善积德,不曾做过坏事的人。因为众生之所以出生在这个娑婆世界,都有共同的业,共同的本质。

所以学佛的人,尤其是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人,要自觉是一个五浊恶世的罪恶众生,就像刚才譬喻里说的大石头,必须靠着阿弥陀佛的本愿船,才能从六道苦海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任何人、任何修持,如果不是仰凭佛力,都将如石头一般沉入海底-- 再度轮回。

(「慧净法师为莲友闽南语开示第一课」二○○六.三.廿五)

三、真愿往生,专称佛名,净土莲现

再来:

真愿往生,专称佛名,其心决定,
净土莲华,现其色相。

「真愿往生」,是真的打从内心愿往生弥陀净土,而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如果现在愿往生,可是临终的时候,被丈夫或被太太一留恋,就说:「阿弥陀佛,我不想去了,如果跟您去的话,我太太怎么办?我先生怎么办?」那就不是真的愿往生了。所以专称佛名的净土行人,他的心如果决定,往生就决定;心如果不定,往生就不定。如果他的心是决定的,那现在极乐世界就有我们的莲华了,而且莲华上会标出我们的名字,也有我们的影子,因此,虽然我们的身体尚在娑婆,我们的影子已在极乐莲华之上了。

例如须达,将造祇园,心决定时,
于虚空中,现天宫殿。

这里提到了一段典故:古印度时,有一位须达长者发心要为释迦牟尼佛建设祇园精舍,是用黄金铺地。当他正跟舍利弗在量地,讲堂要多大、多长、多宽,要什么样的形态,就在测量的时候,舍利弗不知不觉被须达长者的发心感动了。他说:「须达长者,你现在的发心是怎样的功德,你想不想了解?」然后,舍利弗就以手指向天空,刹时间,六欲天每一层都现出须达长者将来可以往生的宫殿。这个祇园精舍还没有盖呀!只是在量地而已,须达长者的果报,便已经成就了。须达长者说:「哦!那么多,到底是那一天比较好?」舍利弗说:「底下三天都是享乐的,上面两天是比较高慢的,只有第四层天(兜率天)有一生补处的菩萨在讲经说法,所以去那里的人还会继续修行。」须达长者就说:「那我要往生兜率天!」就在他刚起这个心念的时候,其他各天的宫殿就瞬间通通消失不见了,只有兜率天的宫殿还在。因果就是这么快,所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也是一样,起一念要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我们的莲华了。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之〈难易二道判〉一五一-一五三页)

四、愿生--是智慧的结晶

宋朝有位有名的出家人,也是一位高僧,就是「元照律师」。

元照律师小时候出家,学问智慧都很高,对戒律的修持很严格、很清净。他有次看到北朝时代慧布禅师的传记,慧布禅师本身有修持也很有愿力,他说往生极乐世界在那里享乐,不如发大悲心,在三恶道救度痛苦众生,岂非更符合佛陀的本怀,符合学佛的意义呢?元照律师受到这段文章影响,也发愿不要往生极乐世界,愿在三恶道救度众生。

从此以后,元照律师如果看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毁谤、轻视对方,认为这是逃避、是小乘。

有一天他自己身染重病,非常痛苦,神识茫茫渺渺,这时自己既没办法起大悲心,也没办法思惟所谓不增不减的空义。元照大师这才发现多年来那种愿心,其实是很脆弱的。那种想法并不符合自己的根性,法不应机,当时假如自己断气了,不知道能去哪里?

病好之后,他对以前的观念深自忏悔、痛责。后来他看到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其中写道:「初发心的菩萨还没得到无生法忍,需要经常跟在佛的身边。」意思是说,要先往生极乐世界跟随阿弥陀佛,这样不但不会退失,而且会上进。又看到《净土十疑论》里说:「具足烦恼的凡夫,虽然有大悲心,愿意出生在娑婆世界救度痛苦众生,但这是做不到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要好好抚养,如果离开父母,婴儿就没办法成长会死亡;或像一只刚出生的小鸟,必须依靠树枝,不能因为它是一只鸟,就把它抛到空中去。」

元照律师非常认同,知道自己的观念是错误的,就尽弃所学,此后专看净土经论,专念弥陀名号,终此一生没再离开过这个法门。

后来又看到善导大师所写的:「凡是专修念佛,十人即十人往生,一百人即一百人往生;但是如果杂修,那恐怕一百人不到一二人往生,一千人不到三五人往生。」元照律师就依据善导大师的开示,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样说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便是元照律师一生学佛智慧的结晶。

佛法看人的价值与世俗不同。世俗往往以赚多少钱、什么地位、或什么样的学位来衡量,但佛法看人生的标准刚好相反。

佛法看人生就是说,要知道有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把解脱生死轮回,当成人生最重要的事,如果这样,就算没受过教育不识字,佛陀也会称赞他是有智慧的人。否则就算有好几个博士学位,佛陀也会说他是个愚痴的人。

(〈小经三段文两重因果〉二○○四.二.廿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P 134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P 134

1349经、1350经:本经叙述两位天神以偈赞佛念佛之事。 此二经叙述佛陀在拘萨罗国游行期间,住止于该国境内的一处树林之中。林中住着一位天神,看见佛陀的行迹,...

星云大师《佛教对心理病态的疗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心理病态的疗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我们心理的病态如何治疗。 在这个世界上,和我们人类最亲近,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心。即使我们的身体死亡了,毁灭了,这个心也不会死的--...

化永法师:经典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四

化永法师:经典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着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袈裟衣】是行佛道之特征、是世人行步佛道的标志,也是佛陀...

海涛法师:新年的第一件大事,你知道是什么吗?

海涛法师:新年的第一件大事,你知道是什么吗?

佛教新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礼赞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因此,有以为年初一是弥勒佛的诞辰。其实弥勒还是菩萨,还是「当来下生」;弥勒佛尚未下生,那里来的生日呢?...

学习也得有个方法

学习也得有个方法

现在和大家讲讲学习的方法,不然以后的经文,特别是《华严经人法界品》,你没办法进入。不但学得不欢喜,反而会生烦恼,学习也得有个方法。有的老师包办代替。包办代替好像这个老师很好,讲得很详细,其实这种办法...

传喜法师:事事皆有因

传喜法师:事事皆有因

比如说这个人造多了恶业的,我们不知道了,但是命运当中明天要生病,或者说明天要摔跤了,冤亲债主找来了。 就像我有一个弟子啊,他弟弟有阴阳眼,在英国很著名的大学里读书,打了个国际长途回来,跟他哥哥说: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