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七条「净业时节」

【正讲】

第十七条「净业时节」之文
 

第十七文:修行净业时节延促之文。

  「延」就是延长,长时间。「促」就是短时间。那么,修学净土宗在时间上有什么要求呢?

《观经疏》第四云: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两段三句。第一句是从多说到少,「上尽一形」,就是一辈子念佛;然后「下至一日」,有的人他只有一天的寿命,那就「下至一日」;有的人连一天的寿命都没有了,他只剩下一个小时的寿命了,那就「下至一时」;有的人连一个小时的寿命都没有,他只有临终一口气,那叫「下至一念」。这是从多到少,万不漏一。

  「或从一念十念」,从初发心专修念佛第一念到十念,十念到一时,一时到一日,一日到一辈子,从少到多。

  总之,从多到少、从少到多都是念念念佛。《无量寿经》「乃至十念」是从多到少:上尽一形,乃至一日,一时,十念、五念、三念、一念;《阿弥陀经》「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叫从少到多,对不对?然后「若八日,若九日……若一辈子」。

  大师最后总结说:大意者,大致的意思。前面是细说,这里是总结。一发心以后,总结前面第二句「或从一念……」;誓毕此生,总结第一句「上尽一形……」;「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是双结前两句,这是目的。从一发心开始,就打定注意、瞄准西方,一辈子念佛,所以叫「上尽一形……」;一辈子的念佛还是从最初一念信顺开始,念念相续,念念不移,没有改变,所以说「或从一念……」。

  像我们各位,听到净土念佛法门,相信了,昨天、今天来听闻,就来学这个法门了,这个心一发起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这一辈子不再退下来了,也不改转法门,专念弥陀名号,专求极乐净土,专靠彼佛誓愿。「唯以净土为期」,直到命终见佛来接引;生命不息,念佛不止,有一口气就念一句佛,这是净土门念佛。并不是说「我就念一句十句」,那是错误的,是各随自己的时间忙闲、根机是精进还是不太精进,根据我们的状况来专修念佛,总之,以多念佛、相续念佛、一辈子专于念佛为要。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于萨婆若海矣。若不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为来生福报而已。净土法门,彻上...

不要把回忆拉到现在来

不要把回忆拉到现在来

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过去都已经没有了,还要回忆把它拉回来,特别是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总把三、四十岁,精强力壮的事拿来回想,当年我怎么样、怎么样!、过去我又如何等等!过去的,早就过去了,已经死亡了,何...

圣严法师: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圣严法师: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主题曲《高山青》,里面有两句歌词:高山常青,绿水常流。描写台湾阿里山的风光。在我的想象中,宝岛台湾该是到处山青水绿。但经过四、五十年,台湾环境渐渐恶...

海涛法师《六方礼经简译》

海涛法师《六方礼经简译》

1、东向拜者,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 一者、当念治生。 二者、早起勒令奴婢、时作饭食。 三者、不益父母忧。 四者、当念父母恩。 五者、父母疾病,当恐惧求医师治之。 2、父母视子亦有五事: 一者、当念令...

圣严法师《好念头,坏念头》

圣严法师《好念头,坏念头》

一般人多半认为心中的想法并不等于行为,要确实做出不当的行为才会造成坏的结果,因此会有人说:我不做什么,想一想总没有关系吧?这样的想法,对吗? 当然不对!虽然没有真的付诸行动,但是不好的念头、坏的想法一...

圣严法师《永不疲倦》

圣严法师《永不疲倦》

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大智度论卷三) 失眠时觉得长夜漫漫,疲倦时觉得路途遥远,而愚痴的人生死无尽,是因为不明正法。 这四句话以夜长、路长来比喻愚昧的人,走在生死的道路上也是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