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七条「净业时节」

【正讲】

第十七条「净业时节」之文
 

第十七文:修行净业时节延促之文。

  「延」就是延长,长时间。「促」就是短时间。那么,修学净土宗在时间上有什么要求呢?

《观经疏》第四云: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两段三句。第一句是从多说到少,「上尽一形」,就是一辈子念佛;然后「下至一日」,有的人他只有一天的寿命,那就「下至一日」;有的人连一天的寿命都没有了,他只剩下一个小时的寿命了,那就「下至一时」;有的人连一个小时的寿命都没有,他只有临终一口气,那叫「下至一念」。这是从多到少,万不漏一。

  「或从一念十念」,从初发心专修念佛第一念到十念,十念到一时,一时到一日,一日到一辈子,从少到多。

  总之,从多到少、从少到多都是念念念佛。《无量寿经》「乃至十念」是从多到少:上尽一形,乃至一日,一时,十念、五念、三念、一念;《阿弥陀经》「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叫从少到多,对不对?然后「若八日,若九日……若一辈子」。

  大师最后总结说:大意者,大致的意思。前面是细说,这里是总结。一发心以后,总结前面第二句「或从一念……」;誓毕此生,总结第一句「上尽一形……」;「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是双结前两句,这是目的。从一发心开始,就打定注意、瞄准西方,一辈子念佛,所以叫「上尽一形……」;一辈子的念佛还是从最初一念信顺开始,念念相续,念念不移,没有改变,所以说「或从一念……」。

  像我们各位,听到净土念佛法门,相信了,昨天、今天来听闻,就来学这个法门了,这个心一发起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这一辈子不再退下来了,也不改转法门,专念弥陀名号,专求极乐净土,专靠彼佛誓愿。「唯以净土为期」,直到命终见佛来接引;生命不息,念佛不止,有一口气就念一句佛,这是净土门念佛。并不是说「我就念一句十句」,那是错误的,是各随自己的时间忙闲、根机是精进还是不太精进,根据我们的状况来专修念佛,总之,以多念佛、相续念佛、一辈子专于念佛为要。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决无产难之苦

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决无产难之苦

女人能从小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后来决无产难之苦。或一受孕即念,或将产三、四月前即念,或临产始念,均得安然而生。 若难产之极,将及殒命,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立刻即安然而生。切不可谓此时裸露不净,念之...

星云大师《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星云大师《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一九五二年起,我负责编辑《人生杂志》,前后有六年之久。记得有一次,发行人东初法师说过这么一句话:钱,用了才是自己的!这一句话使我终身受益无穷。 从小我就在贫苦中长大,因为没有钱,养成不购买的习惯,甚至...

圣严法师《健康的工作态度》

圣严法师《健康的工作态度》

人类为了生存活口,必须赚取活命的衣食,农耕时代的人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就是为了生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跋山涉水,畜牧牛羊,都是为了生活。现代人上班下班,劳心劳力,还是为了生活。 由此可知,工作的...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广置义田,就是买一些田来做善事,这是在《懿行录》里面记载的,也是在明朝。明朝的事情比较多,是由于周安士居士就生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所以他也是用比较近发生的事情做公案。 明朝时在华亭这个地方(华亭就是江...

给人感动也是一种布施

给人感动也是一种布施

有一个妇人,年轻时就欢喜打牌,几乎到了一天不打牌,日子就不能过的痴狂地步。一个家庭主妇不在家里相夫教子、管理家务,吃过饭后就跑出去打牌,每天晨昏颠倒赖在牌桌上,不但浪费时间,有损身体的健康,置家庭于...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简略的思想与修学方法之正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简略的思想与修学方法之正

真正的佛法无论是禅宗与淨土宗,特别是禅宗,讲究的是正法眼藏,这是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一会上的密印,从此以后相传至今,这是佛教的特质,就如同《金刚经》中,佛陀所展现的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