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云法师:念佛要怎样用功才好

念佛要怎样用功才好

忏云法师

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十方如来呀,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如来可以说是一切佛,可怜、悯念众生,就像妈妈想念自己的小孩一样。妈妈虽然想,要是孩子离开妈妈,他走在外方,找不到孩子,把妈妈想死,也没有办法,说是‘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孩子逃走他方,不见孩子,妈妈再怎么想,想断肠啊,也想不到孩子在眼前。再想到十方如来、佛的慈悲,要是‘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做儿子的要是忆念母亲,那么做女儿,也是一样,要是回过心,转过意,再去忆念母亲,‘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像母亲念儿子这样念,母子就念念相应,念念在眼前,生生世世,母子都生在一块儿,都是有缘的,那么,我们众生要是念佛,和佛念我们一样,那生生世世我们能生在佛前,了生脱死,不受这些生死、灾难。想起来呀,说是佛念众生,如母忆子,我们深思深思、体会体会,感觉真是佛陀慈悲,我们众生逃逝,佛念我们,没办法。

我当年,体会这些意思 ,第一 、就是虚云老和尚,三步一拜,从岭南,拜到河北,进入山西,拜五台山。拜到北方冰天雪地的时候,满身已经是土,头发也是,尘土落得满满的,一身破烂。有人看见着老和尚这么辛苦,就问:老和尚拜山,是为的什么?虚云老和尚说是:生不见母,为报亲恩。虚云老和尚生下来,母亲就故去,那么,虚云老和尚为的报母恩来拜山,超度母亲。这是当代禅宗大德高僧。

还有一位禅宗当代高僧,来果老和尚。他老人家在家的时候,母亲有病,病的危险,来果老和尚看见母亲受那个苦,又怕母亲再病重,一气不来,母亲离开人间,来果老和尚无可奈何,心里着急,看母亲的痛苦,看母亲要别离这个人世,来果老和尚跪在佛前,要割肝给母亲,祷念之下,用刀就割了,把肚子割开,不知那儿是肝,来果老和尚就着急了,那儿是肝呢?割那儿对呢?着急了,这么一拜,求观世音菩萨加被,那儿是肝?拜下去,再跪起来,咦!割破地方挤出来一点,来果老和尚一看:喔!这就是肝喔!就割起来给母亲熬点汤,添点水,熬好了母亲吃,母亲吃了就好了。所以佛菩萨这个灵感不可思议,孝能感动天呀!母亲就好了。

两位高僧,都是禅宗大德,禅宗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在‘空’的方面说:要是割肝奉母、三步一拜、拜到五台,这是报亲恩,在‘有’的这一方面,就是‘上报四重恩’,不忘父母的恩,才有这种感应。那么我们为的报亲恩、打佛七,为的父母的恩来念佛,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又如母忆子,我们就以忆母的心,来忆佛念佛,以念佛的功德再回向给我们的父母。那时候,我就想:我们要是用功,无论是止语、禁足、打七、闭关,我们都可以说是,为的报恩才止语,为的报恩才念佛,念佛也止语、禁足。为的父母我们打七,那么打七就叫‘报恩佛七’;为了父母要是闭关,‘忆母的关’。我们以忆母的心忆佛,以忆佛的心,回向给父母,说是二而一,一而不二,我们念佛用功,要紧需要这样才好。以至于说是给父母念佛,念到父母现身给我们看一看呀,衣帽整齐,笑容满面、欢喜,感谢儿女的孝心,超度父母往生西方,我们做贤孝的儿孙,一定要这样子来报恩。

那么,这样子念佛,一定眼不观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身不感触、舌不尝味,就这么一心念,都摄眼、耳、鼻、舌、身,以至于摄意根,不打妄想,这才能彻底报父母恩、报佛的恩。那么,佛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后说:都摄六根、不被六尘所染,这一念心,就是清净心,叫做‘净念’;净念,但有一念不行,净念得念念念去,叫做‘净念相继’,这才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继、又继,继续又继续,继到深入了,凝固了、不摇动了,会归一处了,得三昧、得禅定、得着一心不乱,斯为第一!真能报亲恩,也能报佛恩。

诸上善人!至诚恳切、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母忆子、忆念弥陀。念起!听起!

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唯心净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唯心净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门下很多祖师大德常常谈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其中某些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上出现偏颇,他们认为既然是唯心净土,就不要去求心外的极乐世界了;既然是自性弥陀,就不要去念心外的佛了。 这里他们存在一个概念...

宣化上人:「无尽意菩萨」的含义

宣化上人:「无尽意菩萨」的含义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有一位无尽意菩萨,什么叫无尽意?总起来有三种的无尽。 第一是:世界无边尘绕绕,世界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不要...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问∶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 慧律法师答∶刚硬的心叫做众生心;柔软心是佛菩萨的心,它永远慈悲地对待每一个众生。只有柔软心方可进入究竟第一义谛实相的道理。培养柔软心分两个角度进行∶...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这是不变的真理。可是,有许多人只看到现实的、眼前的利益,只想到自己一时的方便,没想到应该先给别人方便,而这个方便可能只是举手之劳。 例如,一个人为图方便,把一些垃圾随便乱丢在...

五大心咒专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术

五大心咒专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术

叱陀你、阿迦啰、蜜唎柱、般唎怛啰耶、儜揭唎。 这五句咒叫五大心咒,是五方佛的心咒,这五大心咒专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术。 1、【叱陀你】 断他咒术破罗网 解除横死消灾障 救拔一切冤苦业 清净光明更吉祥...

参禅须知

参禅须知

经云:「宁静安详者,禅定中来。」参禅修定是佛教的重要修持法门,透过禅定的功夫,以显发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古来即为各大宗派所共行的修持之道。 禅,汉译为静虑。禅,充实宇宙,古今一如。唐代青原禅师说: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