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云法师:念佛要怎样用功才好

念佛要怎样用功才好

忏云法师

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十方如来呀,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如来可以说是一切佛,可怜、悯念众生,就像妈妈想念自己的小孩一样。妈妈虽然想,要是孩子离开妈妈,他走在外方,找不到孩子,把妈妈想死,也没有办法,说是‘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孩子逃走他方,不见孩子,妈妈再怎么想,想断肠啊,也想不到孩子在眼前。再想到十方如来、佛的慈悲,要是‘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做儿子的要是忆念母亲,那么做女儿,也是一样,要是回过心,转过意,再去忆念母亲,‘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像母亲念儿子这样念,母子就念念相应,念念在眼前,生生世世,母子都生在一块儿,都是有缘的,那么,我们众生要是念佛,和佛念我们一样,那生生世世我们能生在佛前,了生脱死,不受这些生死、灾难。想起来呀,说是佛念众生,如母忆子,我们深思深思、体会体会,感觉真是佛陀慈悲,我们众生逃逝,佛念我们,没办法。

我当年,体会这些意思 ,第一 、就是虚云老和尚,三步一拜,从岭南,拜到河北,进入山西,拜五台山。拜到北方冰天雪地的时候,满身已经是土,头发也是,尘土落得满满的,一身破烂。有人看见着老和尚这么辛苦,就问:老和尚拜山,是为的什么?虚云老和尚说是:生不见母,为报亲恩。虚云老和尚生下来,母亲就故去,那么,虚云老和尚为的报母恩来拜山,超度母亲。这是当代禅宗大德高僧。

还有一位禅宗当代高僧,来果老和尚。他老人家在家的时候,母亲有病,病的危险,来果老和尚看见母亲受那个苦,又怕母亲再病重,一气不来,母亲离开人间,来果老和尚无可奈何,心里着急,看母亲的痛苦,看母亲要别离这个人世,来果老和尚跪在佛前,要割肝给母亲,祷念之下,用刀就割了,把肚子割开,不知那儿是肝,来果老和尚就着急了,那儿是肝呢?割那儿对呢?着急了,这么一拜,求观世音菩萨加被,那儿是肝?拜下去,再跪起来,咦!割破地方挤出来一点,来果老和尚一看:喔!这就是肝喔!就割起来给母亲熬点汤,添点水,熬好了母亲吃,母亲吃了就好了。所以佛菩萨这个灵感不可思议,孝能感动天呀!母亲就好了。

两位高僧,都是禅宗大德,禅宗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在‘空’的方面说:要是割肝奉母、三步一拜、拜到五台,这是报亲恩,在‘有’的这一方面,就是‘上报四重恩’,不忘父母的恩,才有这种感应。那么我们为的报亲恩、打佛七,为的父母的恩来念佛,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又如母忆子,我们就以忆母的心,来忆佛念佛,以念佛的功德再回向给我们的父母。那时候,我就想:我们要是用功,无论是止语、禁足、打七、闭关,我们都可以说是,为的报恩才止语,为的报恩才念佛,念佛也止语、禁足。为的父母我们打七,那么打七就叫‘报恩佛七’;为了父母要是闭关,‘忆母的关’。我们以忆母的心忆佛,以忆佛的心,回向给父母,说是二而一,一而不二,我们念佛用功,要紧需要这样才好。以至于说是给父母念佛,念到父母现身给我们看一看呀,衣帽整齐,笑容满面、欢喜,感谢儿女的孝心,超度父母往生西方,我们做贤孝的儿孙,一定要这样子来报恩。

那么,这样子念佛,一定眼不观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身不感触、舌不尝味,就这么一心念,都摄眼、耳、鼻、舌、身,以至于摄意根,不打妄想,这才能彻底报父母恩、报佛的恩。那么,佛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后说:都摄六根、不被六尘所染,这一念心,就是清净心,叫做‘净念’;净念,但有一念不行,净念得念念念去,叫做‘净念相继’,这才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继、又继,继续又继续,继到深入了,凝固了、不摇动了,会归一处了,得三昧、得禅定、得着一心不乱,斯为第一!真能报亲恩,也能报佛恩。

诸上善人!至诚恳切、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母忆子、忆念弥陀。念起!听起!

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达照法师:回归心灵

达照法师:回归心灵

我们在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停地追求,又不停地舍弃,而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 大多数人追求世间的快乐,这也很现实。比如我们大家坐在这里,坐得舒服就不想动了,稍微不舒服就动一下;安静的时候很舒服...

佛的不思议德相

佛的不思议德相

【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 德相是什么呢?就是无量功德之相,永远如是,常无断绝;随众生的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前头是总说,以下是别说。无量功...

堕胎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堕胎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堕胎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也是个很麻烦的问题。你要是了解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今天社会为什么会动乱不安,你就明白了。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有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关系;没有这四种关系,...

圣严法师《柔顺的扁担才能负重》

圣严法师《柔顺的扁担才能负重》

我曾经看过乡下人家做竹扁担,愈是上等的竹子,所做出来的扁担愈是细巧,很能负重。有时候扁担看起来似乎就要断了,实际上却非常坚韧,其关键就在于柔软。 在我们学校里,曾有一位教授,因为学问好、反应快,所以对...

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

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

福建省永春县,山川秀丽,民风淳朴,自古被称为世外桃源。永春县东十里,有个地方叫东关,与泉州市南安县相邻,这里溪水奔流,横贯山路,宽约千丈,宋代就建有石桥方便过往的行人。然而水流湍急,遭遇大风雨,石桥...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49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49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49:大海芥子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修道树善根,学佛先为人。法含宇宙外,芥子容大海。无上大法弘大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