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11

82、为什么说当今修持,唯净业最为第一?

当今修持,唯净业最为第一。千万不要听到奥妙、教渊深、密奇特,就被它转移。使如来普度众生,因见异思迁而结果自己仍然在娑婆世界,作生死轮回中人,可悲可痛。必须要专修净行,生办不虚费这一这一遭!(《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461页 复罗铿端居士书二)

净土一法,人人可修,了都有感应。今天的是好高务胜,结果或因撑场面,反而连累实益。现今人,一动手先讲建筑,不净土所以,便想要究所有大乘经论。或慕禅宗玄妙,或慕相宗精微,或慕密宗神通,把仰仗佛力了生死法,看成好像不济事。禅宗,纵能悟,谁到业尽情空地位?相宗,纵能记清名相,谁能真破我法二执?密宗神通,及现身成佛,也是确实有事,但不是你根性可以达到的。有得神通,想现身成佛,而因此著魔发狂的太多。显荫,既能台宗,又得密宗真传,已是灌顶大阿阇黎是被他灌顶人,通通都是现身成佛,可他到死时,咒也不会念,佛也不会念。在平时,心中、语中,总是以法身大士自居,到了临终,不如一字不识老太婆老实念佛,能念佛往生的高明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05页 复闵宗经居士书)

83、为什么说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净土法门之千稳万当?

王弘愿居士,虽崇信密宗,效验。但开错认消息,就会到却说到的过失。后来因为读了教典,道是错认。工夫得力,而虚火上,无法自治。我认为通过这二事,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净土法门千稳万当。说先生历来灵根,见地高超,尚有错认,病不知怎么对治的过失,如先生的就可知他认为密宗高出显教之上,引种种言论的争辨。没有二心,也没有两法。抬高密宗,只应当论密宗为什么有高处。既然用密宗妙处,与显教妙处证同本想推尊密宗却际上持平了啊他的是针对教而忽略根机。我是针对根机而论教利益。因为契理而不契机,不能感应道交。所谓说法不投机,便是闲言。(《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24页 与徐蔚如居士书五)

84、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成佛尚有余裕,不学密法,又有何憾?

净土法门,彻上彻下。将阿鼻地狱的,念佛尚且能往生;已证等觉菩萨的,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从而圆满佛果。千万不要因为密宗有现身成佛的意思将往生西方净土放下不管了那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871页 复沈授人居士书)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余,不学密法,又有什么遗憾?(《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441页 复周群铮居士书)

85、印光大师拒人研究他宗吗?

佛法广大,无量无边。我们用博地凡夫要想在现生了百千万劫难了结的事,衡量自己能大小修,可不要妄充什么都懂的通家。这个还没有,又去钻研其他宗,把这易得益事,反而看成废物结果仍旧百千万劫不能了脱罢了。佛法犹如太虚,根本没有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是相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来说的啊。既自己不能与太虚相契相合,须按自己所处的地位论,不妨在没有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中自己定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禅宗、相宗、密宗,没有一宗不好。但是年已半百有能仗佛力,能因为具缚凡夫生死法,却又去搞那靠自力法门,虽能助净业而圆通见解,心力不又把那个法作为正、把这个法作为稍带,必难以得力。不是反对别人研究他宗,有不我的严厉认为我是止别人研究他宗。那我在冥冥中得福,而大众认为我是佛怨己考虑然后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464页 复李觐丹居士书七)

86、印光大师禁人读诵研究大乘经论吗?

念佛一事,固粹不断,所以一切时、一切处,都应当念。不能念佛那样常不间断,又哪里要在污秽处念诵啊。持名如果到了就是不作观,而净境界也都以显现。倘工夫不纯,妄见圣境,恐怕就有著魔的忧虑。所以古都是持名念佛因为下手易而成功。净土法门,果信得、守得,随自己的意愿大乘经论,都应当读诵。倘若这个理还没有搞,一博览,恐这个那个那要生死,上加。有人说我止别人读大乘经这是不知利害,妄充什么都懂的通家法罢了。(《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070页 复马宗道居士书二)

人说我止别人读诵研究大乘经论,不知我这里求教要么是俗网,要么。对这种事务缠身,来日人,倘泛泛地让他们遍读研究,而不先将净土法门的道理让他们彻底明了,那对于种善根、明教理,可能点用,但对生了生脱死,恐怕就没有希望因为注重读诵研究,想达到开悟而自证,不再把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当回了啊。不知凡夫具足惑业,想靠自力,在这一生中了生脱死,那是比登天还难怕别人讥诮,而诚知罢了。(《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90页 文钞摘要序)

87、念佛的原理是什么?

念佛法门,已久了因为我们的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不变,而念念都在随缘。不随佛界缘,随九缘,不随三乘缘,随六道缘,不随人天缘,随三途恶道的缘。由于那的污净不同,因此那果苦乐迥然不同,虽然对于本体没有什么改变,而那事和作经是天渊悬殊。譬如虚空,日照,云遮就,虽虚空本体,不因云日的变化增减,而其显现障蔽不可以同而语啊。如来因为这个意众生缘念佛,所以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那么随佛界缘,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了。若随众生各界缘,就是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了明白这个意义而不念佛的啊。念佛一法,是把如来万德洪名为缘,这个万德洪名,如来果地证到的无上觉道。由于那果地觉,为因地心,所以能包含果海,果彻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蜾蠃祝螟蛉,久了就变生作佛,转凡成圣,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这个净土想靠自力断惑证真,达到生死,那是万难万难!(《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1041页 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

88、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含义是什么?

《观无量寿佛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谓作佛,就是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及佛号。所谓是佛,就是正当观想忆念,佛相好庄严,福德智慧,神通道力,都显观想忆念人的心中,如镜子映相,跟看到真一样那么心不作佛,不是佛,心作三乘,是三乘,心作六道,是六道。心本体,如一张白纸。心作用善恶因果,如画佛画地狱,各随心现。本体虽然相同,造诣迥然不同所以说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尚书》语,意思是因为圣念失就发狂,狂念克制就是圣)我们能不慎为吗?(《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1063页 千佛图颂并序)

持名,都名叫作佛。(《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14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十)

”是指心想,”是指心是,观想既是作,持诵礼拜难道不是作(《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63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89、初学者为什么只能缘想一佛,不能缘境过宽?

不要认为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网珠,千珠的光聚在一珠,一珠的光映遍千珠。举一就有没有缺没有多余。如果是久修大士,缘想的境不妨宽广,境宽而心专一。如果是初心末学,缘想的境若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恐怕引起魔事所以我佛世尊,及历代祖都劝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意义就在这里啊等到念佛证三昧,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全都具足。古人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大海包含了百川的水,含元殿就在长安),算是最善形容的了。(《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69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一个有灵性的孩子

如何培养一个有灵性的孩子

  一个好的父母想造就一个孩子的好前程,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是说父母就无...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途这个概念注意五欲六尘的客途。在这个尘途里面我们是匆匆的过客,这个地方不是我们的家乡,是在轮回过程当中很快就要过去的分段生死的这一段。...

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他人对我们是何种态度,都不要拉长了面容,虽然受了一肚子闷气,仍应该和颜悦色笑咪咪。一般人受到委曲或逆境现前时,也就是当不顺眼的人、事、难听的话在...

临终前身体四大的变化

临终前身体四大的变化

说到人的死亡,其实人天天随时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老,而是每个时辰,每一刻、每一秒都在衰老。庄子讲得更彻底,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当你生出来的时候,就是死亡的开始,即生即死,随时在生死。庄子讲生命更有意...

体慧法师:受持八关斋戒的念佛人

体慧法师:受持八关斋戒的念佛人

体慧长老龙庄讲寺3月16日开示 台湾宝岛慈光寺体慧长老开示     都说生死轮回是苦的!那苦在哪里呢?就系在一个情字上,所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