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二、《
徐恒志( 2000年5月) 许洪亮编录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文字不多,而内容丰富,妙义无尽,谨将大旨略予试释,尚祈诸方大德指正。 佛在楞严会上,普问诸大菩萨及大阿罗汉:“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当时大势至菩萨与他的同伦五十二位菩萨,都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地说:“我回忆过去恒河沙劫之前,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位如来在一劫中相继出世;最后佛名超日月光,曾教我念佛三昧。” 念佛法门有四种方便:一、持名念佛;二、观像念佛;三、观想念佛;四、实相念佛。本章所说,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可分为事念和理念。 一、所谓事念,就是系念于佛,好象有要事待做,忆念不忘。大势至菩萨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忆佛和念佛正是持名念佛的下手方便。念时必须字字从心起,字字从口出,字字从耳入,使心念、唇动、耳闻三者打成一片,摄心专注而念。大势至菩萨比作母子相忆:“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因母子天性相关,自然忆念不忘。一切妄想随来随扫,随扫随空;即使有较强境界现前,也不取不舍,只管念佛。由于信真愿切,久久用功,自能折伏现行烦恼,带未断的惑业,出三界的牢笼。这种带业往生,正是“净土法门”的特点所在,命终便生凡圣同居净土;如能念至见惑、思惑(粗惑)逐步断除,证入事一心不乱,命终便生方便有余净土。 二、所谓理念,就是在事念基础上,即念返观,能念心外,别无所念之佛;所念佛外,别无能念之心,心佛不二,能所双忘。正像印光大师说:“事持佛名,久久可通入理性。”大势至菩萨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谓“心开”,即心得开悟,见本性佛。心既开悟,不得少为足,悟后起修,于一切时,一切处,不稍放逸,保养自性,“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忽然妄想脱落,寂照现前。这正是由执持名号而任运证人无相、无住、无念的清净心态。当此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之际,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心性无染,但不同木石,逐步证人理一心不乱,命终便生实报庄严土,也分证常寂光土。大势至菩萨还在佛前陈述了自己的修证过程,“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菩萨依念佛之因,感得无生忍之果。“无生忍”也叫“无生法忍”,心体离念,得无生忍力,名“无生忍”;也即远离生灭的实相理体,破尘沙惑(细惑)后,进破无明(微细惑)、见法性的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和七、八、九地菩萨都证此忍,因理体虽同,功行不无深浅。大势至菩萨位居等觉,所证当然非浅。同时,菩萨不但自利,而且“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接引、摄取念佛之人,往生极乐国土。 最后,大势至菩萨总结说:“佛问我们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我在六根、六尘、六识的十八界中,并无选择,唯仗一句佛号,都摄六根,使不逐妄迷真,净念相继。”所谓净念,即是正念,也即是无念,久久持名自然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相净念,相继现前;实相妙理,彻底呈露。总的说来,菩萨极力赞叹念佛摄心为“得三摩地第一法门”,给我们业苦众生指出了即浅即深、三根普被、简易直捷、至圆至顿的持名念佛妙法。普愿同修,共同砥砺,横超三界,速证菩提。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不做,得不到什么好处。一天二十四小时,就是在那儿名、利、贪、瞋、痴、慢、疑绞脑汁做事情,但是在佛法上,你用了几分钟真正修行?拨了多长的时间? 你要求... 美国人最羡慕中国人什么?子女对父母孝顺! 作者:陈强 “你觉得美国人应该向中国人学习什么?”我刚到美国时,对中国感兴趣的牧师Paul曾经问我这个问...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 慈舟法师著 慧律法师讲 1991年7月20日文殊讲堂 (师父拍一下醒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诸位法... 做事的时候,一定会有阻挠或遭遇困难和挫折。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性格,每个团体也有其团体的性质与风格,因此,当要结合许多人或团体共同促成一项活动时,就必须付出耐心。 做事要有耐心,首先要做好遭受挫... 前面说到我们最好趁年轻健康的时候把功夫准备好。什么叫做功夫呢?并不是飞天钻地奇奇怪怪的事,是随时可以把心静下来念佛的能力。 总之,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对佛的信心和要去西方的愿力都不会动摇、丢掉,都可... 我们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我们从业力的对比来看,我们的恶业是多于善业的。 所以我们临命终时,讲这个死苦啊,如生龟脱壳,身心非常的恐怖啊,一生所做的善恶的种子全都翻起来了,临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