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末法时期,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讲到这里有人就会想,这个修行的方法我们能听明白,也听明白了,但是因为自己的习气太重,我执的习气太重,整天不是执着这个就是执着那个,再怎么努力这一生都很难做到无住相,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习气重,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著有《金刚经讲义》的江味农居士生前常说“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一生持诵《金刚经》,对于《金刚经》他可以说独具心得,在讲义中他把他的金刚经注解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他主要还是修念佛法门发愿求生极乐世界的。在他病重的时候,他的同修道友为他助念,终日佛号不断,江居士安卧在床随着大家的默念。在他临终的时候,他对身边的人说:“金光遍照,佛来接引了”然后在诸位道友和家人的助念佛号声中安然往生。

末法时期我们众生的根器薄弱,确确实实是的,要想靠自力修行得解脱,的确是非常之难。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净土靠二力法门,我们只要信愿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就来接引我们。所以在修行方法上,我们最好还是选择念佛法门,深信切愿,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就像印光大师说的“即众生心,投入大觉海”,那么我们的心就直接进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功德大海当中,依靠弥陀的大愿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横超三界圆证不退。

《金刚经》虽然不是我们净土法门的专经,但是对我们求生净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们要想往生,就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明朝的传灯大师说:“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而不得生。”更何况多爱呢?众生正是因为执着爱境,就像对儿女妻子父母、功名利禄等等,有一物放不下都会障碍往生。而去除心中贪爱的方法是什么呢?传灯大师说:“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亦非闭目不观也,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万法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就是说,要除心中的贪爱,不是把你所贪爱的境界除掉,也不是闭起眼来不去看,而是要了知诸法的空性。《金刚经》正是帮助我们,认识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使我们看清自己所贪爱的一切,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再怎么贪爱你也是得不到的,反而耽误往生净土的大事。你既然什么都不可能真正的得到、真正的拥有,那你心里自然就会轻轻松松的放下,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了。

摘自宏圆法师《金刚经》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父母乃儿女之模范

印光大师:父母乃儿女之模范

人生世间,数十年光阴瞬息即过,若或虚度,则欲再得此光阴,决无可得之时。人之成败,全在幼时,幼时若已空过,若至二十岁时,已经失其机会。汝父母俱以余为师,余于汝颇存...

未来不由你计划,业果来安排

未来不由你计划,业果来安排

此世不执著,他世也不要执著,过去也好,未来也好,都不要执著,这叫不著三世。过去、未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要想它;现在的不住,一下子又过去,就变成三世皆空的;未来,未来还未来,你想它干什么?究竟怎么...

海涛法师《忍辱之道》

海涛法师《忍辱之道》

忍辱之道一 1.行菩萨道者,若瞋恚偏多,当行慈心。念东方众生,慈心清净,无怨无恚,广大无量,见诸众生悉在目前;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制心行慈,不令外念,外念异缘,摄之令还,持心目观一切众生...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现在经常听到的就是如何发财,买什么股票能涨,买奖劵能中奖,当自己有了痛苦厄难,才想起念念经,拜拜佛希望苦难消除,如果他所要...

南怀瑾:怎样居家过日子,怎样教育子女?

南怀瑾:怎样居家过日子,怎样教育子女?

问:老师对“养生送死”的看法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四个字:“养生送死”——一个孩子生下来,这个生命,怎么把他养到十八岁、成人了,再放手。这一段是一个很大的教...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听弘忍大师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文的时候,惠能就豁然大悟了。 于是他就一口气讲了五句何期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