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末法时期,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讲到这里有人就会想,这个修行的方法我们能听明白,也听明白了,但是因为自己的习气太重,我执的习气太重,整天不是执着这个就是执着那个,再怎么努力这一生都很难做到无住相,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习气重,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著有《金刚经讲义》的江味农居士生前常说“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一生持诵《金刚经》,对于《金刚经》他可以说独具心得,在讲义中他把他的金刚经注解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他主要还是修念佛法门发愿求生极乐世界的。在他病重的时候,他的同修道友为他助念,终日佛号不断,江居士安卧在床随着大家的默念。在他临终的时候,他对身边的人说:“金光遍照,佛来接引了”然后在诸位道友和家人的助念佛号声中安然往生。

末法时期我们众生的根器薄弱,确确实实是的,要想靠自力修行得解脱,的确是非常之难。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净土靠二力法门,我们只要信愿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就来接引我们。所以在修行方法上,我们最好还是选择念佛法门,深信切愿,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就像印光大师说的“即众生心,投入大觉海”,那么我们的心就直接进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功德大海当中,依靠弥陀的大愿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横超三界圆证不退。

《金刚经》虽然不是我们净土法门的专经,但是对我们求生净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们要想往生,就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明朝的传灯大师说:“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而不得生。”更何况多爱呢?众生正是因为执着爱境,就像对儿女妻子父母、功名利禄等等,有一物放不下都会障碍往生。而去除心中贪爱的方法是什么呢?传灯大师说:“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亦非闭目不观也,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万法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就是说,要除心中的贪爱,不是把你所贪爱的境界除掉,也不是闭起眼来不去看,而是要了知诸法的空性。《金刚经》正是帮助我们,认识世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使我们看清自己所贪爱的一切,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再怎么贪爱你也是得不到的,反而耽误往生净土的大事。你既然什么都不可能真正的得到、真正的拥有,那你心里自然就会轻轻松松的放下,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了。

摘自宏圆法师《金刚经》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0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40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40) ◎ 印海 著  庚四 天赞 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 一俟修持兜率行者上生,当时天...

人之一生,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

人之一生,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 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

演培法师《弘一律师对地藏菩萨的礼赞》

演培法师《弘一律师对地藏菩萨的礼赞》

每年中国夏历七月到来,我国佛教徒不少发心读诵地藏本愿经及称念地藏菩萨圣号。特别是传为地藏大士示现道场的九华山,到了夏历七月,中国各地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的齐向该山奔驰而来,甚至还有三步一拜或一步一拜的...

李炳南老居士《常礼举要》

李炳南老居士《常礼举要》

(一)居家 一、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六、长者立不可坐,...

唐朝道义遇见文殊菩萨的故事

唐朝道义遇见文殊菩萨的故事

唐朝道义,江东人。出家在衢州龙兴寺。道义生得神清骨秀,风采动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与杭州僧人普守,同游五台,住在清凉寺。二人同访圣迹,向东北走了数里。道义自恨生...

圣严法师《两个瞎子,两种境界》

圣严法师《两个瞎子,两种境界》

在我小时候出家的狼山,有两个瞎子。一个是山上的法师,一个是山下的乞丐。 我曾经问山上的法师:你的眼睛都瞎了,还能做什么呢? 他说:我的眼睛虽然瞎了,可是我的手还能敲木鱼,腿还能打坐,嘴巴还能念佛,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