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宦海叹浮沉 念佛登觉岸

宦海叹浮沉 念佛登觉岸

四十无闻古所悲,行藏念佛是便宜。
三分老色侵明镜,一片飞花脱故枝。
听*轮音生宝树,想功德水溢金池。
人间甲子如流电,莫道宽为净土期。

 ——楚石大师《列名净土诗》

问:弟子的丈夫在国内一所大学某机关任职中层干部多年,他自己感觉工作只用不到一半时间精力就能完成,才能不能全部发挥。他想继续往上奋斗,但没有机会更没有关系;想换工作,感觉干什么好像都没有意思。对于佛法,他是随缘学习。我跟他说人应志求解脱,他说做不到像我一样念佛。他形容自己心境是“拔剑四顾心茫然”。对于他这种人到中年的困惑,弟子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帮助他。恳请法师指点迷津!

答:你的丈夫没有被分到边远地区工作,还能做到中层干部,算是有福报的。首先你得要有感恩、知足的心。机关里面不是非要你发挥得多好,某些机关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人浮于事。他看破这样的现实,不要“拔剑四顾心茫然”,首先用一半精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另一半时间精力最好能学佛。一个学佛人如果正好能有很多清闲时间,那可是感恩戴德。现在他能有那么多时间带薪念佛,堪称难得。即便他现在对念佛还产生不了信心,那也可以顺便发展一点个人业余爱好,比如尝试书法、绘画、写作等,令其妄想心不至于去起惑造恶业。这个世间本就不理想,他不要去想象所谓很理想的地方,想换的工作,就一定会比他现在这份工作更好吗?好像两个人组建家庭后,相互之间不满意,想离婚再重找一个,那重找的就能比现在更好吗?这都是在打妄想,应该要安分守己。

俗话说:“人到中年不学艺,人过五十不盖屋。”人到中年该想想自己未来的生命终极归宿的问题了。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有没有前生和来世?人到中年还不去观照生命当中这些大事,那真是太亏待自己了。因为人年轻时往往没有办法精进学佛修道,要追求学业、事业的成功,进而成家立业,养家活口。等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都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可以利用剩余的空闲时间思考一下生死大事。所以人很需要了解宗教,建立信仰。如果你丈夫能像你一样念佛修行,他就可以从茫然无助的困境当中摆脱出来。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你有没有做到至心求往生

你有没有做到至心求往生

现在我们末法的众生这个心都是狡诈的,都是虚伪的,都是做表面文章的。所以表现在政治、经济和道德生活当中,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信心、信誉度越来越低呀?大家都是在玩机心呐。玩多了机心,有这个作假的习性,那么...

圣严法师《禅宗的顿渐法门》

圣严法师《禅宗的顿渐法门》

我今天来讲什么是禅宗的法门?禅宗有所谓顿和渐两种法门,而且永远争论不休。什么叫顿?什么叫渐?顿是不立文字、不假语言,离开语言文字的;反之,用语言文字的是渐。可是禅宗能不能够离开语言文字呢?即使讲顿,能...

印光大师对《梵网经》的开示

印光大师对《梵网经》的开示

《梵网经》者,如来陶炼一切若圣若凡,俾其究竟断除三惑,亲证三德,复本具之佛性,成无上之佛果之大法也。良由真如妙性,生佛体同,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但以从无始来,迷而未悟,如金在矿,不得受用。如来愍彼一...

净土法门不需要标新立异

净土法门不需要标新立异

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苦的本质,所以出离心很重要。用功办道的自利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但自利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过程,利他才是我们的目的。就象大学四年的学业是过程,回馈社会才是我们的目的一样。我们不...

海涛法师:释迦牟尼佛过去世度化弥勒菩萨的故事

海涛法师:释迦牟尼佛过去世度化弥勒菩萨的故事

在过去广光明佛住世时,那个时候人的寿命八万四千岁,当时的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叫「财功德」,外表非常的英俊好看,但是非常的骄傲,脾气不好,不但脾气不好,且不尊敬佛法,...

人生的四不与四有

人生的四不与四有

人生要有什么,不要有什么?佛教的五戒约束我们,不要乱杀、不要乱取、不要乱淫、不要乱说、不要乱吃,因为有五戒的不,就会有所得,例如不乱杀生就能长寿,不乱取就会得到法财,不乱淫就能家和,不乱说就有好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