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念佛人应有的平常心态
| 
	 念佛人应有的平常心态 学净土法门的人,或许有人会时刻向阿弥陀佛祈求,希望阿弥陀佛能够不时地显现在他的梦中;或者在静坐念佛时现个影子给他看;或者跟他对话;或者希望自己有异于一般人的感觉、感受、感应、感悟,成为阿弥陀佛的骄子、佛的唯一——“别人没有但我有”,甚至某一种通力、感受、历练,自己也好奇地想要去历练一番。 其实再怎么样,我们的心是无常的,最后也会回归平静;可是还是想去历练一番,然后再回归平凡、平常、平淡、平实的念佛。有的同修、莲友或许存着这种心,但这是一种危险的观念。为什么?因为恐怕一去不回,结果万劫不复,所以是很危险的。 智随法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平淡是真,念佛最乐》。我想,有些同修应该会认识到,这种说法确实合乎一个念佛人的心态,而触动自己的内心。 智随法师这样写: 世间万物,起伏不定,生灭不息,无不归于无常。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不落的太阳。忧悲苦乐,如同海上浪花,终归消散。 而人心好动、好奇、好玄,无不在浮动与期盼中追逐形形色色的幻影。艳丽之色(喜好的),则执持不舍;灰暗之色(厌恶的),便肆意回避。人人无不在得失忧喜中度过无常的岁月。外在的缘生缘灭,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内心随之而生生灭灭。 静观世间:波涛过后,大海归于平静;风雨过后,大地归于平静;忧喜过后,人心归于平静。 走过风风雨雨,尝过酸甜苦辣,最终会感觉平淡最好,不追逐于风云般的无常;在平淡中度日,在平淡中念佛,在平淡中走过如梦幻般的人生,轻松自然地迈向净土,则生也安乐,死也安乐。 然无常的世间,因其绚丽多姿而感动人心。能安于平淡中,隐于佛光中,实乃人中芬陀利花,世上稀有之人也!别看他一贫如洗,别看他一字不识,摩尼之宝,实非他物能比也。 ──摘自二○○九年九月二十日“第十八愿善导释”(五) 下面谈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品名: 入就是证入。 不思议,这是佛教一个常用的名词。但我们一定要思惟这个名词具有深刻的含义。我们众生都是会思惟,思就是我们的逻辑思维,心意识的... 三好: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四给: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五和:自心和乐、人我和敬、家庭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一般人皆以无用为耻,而我却认为无用正是大用。 我一生都觉得自己无用,我没有语言天分,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学过英语、日语,但是一直无法学会,最惭愧的是来到台湾已有四十五载,竟然一句台语也讲不好。我素无音乐...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性。又云自心。又云自性。此体本来无染。故曰清净。本来不昧。故曰光明。本来广大包容。故曰虚空。本来无妄。故曰一... 一、善男子、善女人、闻、赞叹、供养:【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这... 今天有个小道友,劳动的,她突然间看到我,看看左右没有人,她才问我几句话,不然她不敢问。 她看没有人了,她问我,她说:老法师啊!我想修禅怎么入定啊? 我说:你在干什么? 她说:在劳动呢! 我说:在入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