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梦

  金山昙颖禅师,浙江人,俗姓丘,号达观,十三岁皈投到龙兴寺出家,十八岁时游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毕竟是有呢?抑是无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如眼见空华,是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手河水,是无中现有,实在堪笑。如人眼前见牢狱,为何不心内见天堂?忻怖在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皆能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

  太尉:‘心如何了?’

  昙颖:‘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

  太尉:‘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昙颖:‘百年一梦。’

  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滔滔汴水,隐隐惰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一般人经常想到的问题,甚至不少人都在探究的问题,但都没有人揭破这个谜底。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禅师们道出了原委,又不易为人了解。生命有隔阴之迷,意即换了身体就不知过去一切,故千古以来,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生命的形相虽千差万别,而生命的理性则一切平等,佛教的缘起性空、三法印、业识、因果等的义理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去何处?即不问可知了。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14)第一辆马车──绕佛三匝得佛授记

《百业经》:(14)第一辆马车──绕佛三匝得佛授记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婆罗门施主乘着满载物品的马车,准备去城中上供下施。当世尊在城中托钵行走时,这位婆罗门施主看见世尊的三十二相,威仪具足,顿时对...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九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九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九卷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大明品第三十二(丹本作宝塔品)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两阵战时。...

达摩多罗禅经--佛陀跋陀罗

达摩多罗禅经--佛陀跋陀罗

达摩多罗禅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达摩多罗禅经序   夫三业之兴以禅智为宗。虽精粗异分而阶籍有方。是故发轸分逵涂无乱[跳-兆+(轍-車)]。革俗成务。功不待积。静复所由。则幽诣造微。渊博难究。然...

一世守戒,千万世的解脱

一世守戒,千万世的解脱

  佛陀时代,很多比丘修头陀行,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天晚上,有位比丘在坟墓间坐禅,忽然来了个鬼,那凶恶的样子真是怕人!他不知怎么的就挖开一座坟墓,把里头的死尸拖出来,手里拿了一根鞭子,对着尸体狠...

金光明经文句--未知

金光明经文句--未知

金光明经文句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一   此四卷文。总有十八品。旧来分割盈缩不同。江北诸师以初品为序。寿量下讫舍身为正。赞佛为流通。正文又三。寿量下是正说。四王下大誓护经。除病...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5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5

  民国江邦济  江邦济,字道卿,号晴舟,是安徽婺源江湾,江易园居士的父亲。江邦济,秉性仁孝,幼年失了父亲,母亲詹氏,抚养严格,时常有责备,但都喜笑承受。天生好学,博通经史,诲人不倦,宽容好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