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梦

  金山昙颖禅师,浙江人,俗姓丘,号达观,十三岁皈投到龙兴寺出家,十八岁时游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毕竟是有呢?抑是无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如眼见空华,是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手河水,是无中现有,实在堪笑。如人眼前见牢狱,为何不心内见天堂?忻怖在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皆能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

  太尉:‘心如何了?’

  昙颖:‘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

  太尉:‘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昙颖:‘百年一梦。’

  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滔滔汴水,隐隐惰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一般人经常想到的问题,甚至不少人都在探究的问题,但都没有人揭破这个谜底。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禅师们道出了原委,又不易为人了解。生命有隔阴之迷,意即换了身体就不知过去一切,故千古以来,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生命的形相虽千差万别,而生命的理性则一切平等,佛教的缘起性空、三法印、业识、因果等的义理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去何处?即不问可知了。

 

点我:

相关文章

金刚三昧经--未知

金刚三昧经--未知

金刚三昧经 出北凉录失译师名 金刚三昧经卷上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皆得阿罗汉道,其名曰:舍利弗、大目揵连、须菩提,如是众等阿罗汉。复有菩萨摩诃萨二...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六十一至一百八十--玄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六十一至一百八十--玄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六十一卷~第一百八十卷)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一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五   味相应初静虑。入当言味耶。出当言...

饿鬼陀罗尼经--不空

饿鬼陀罗尼经--不空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一卷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尔时世尊。在迦毗罗城尼俱律那僧伽蓝所。与诸比丘并诸菩萨无数众会。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尔时阿难独居静处念所受法。即于其夜三更已后。见一饿鬼...

每天念经感得金刚神速来显灵救护!

每天念经感得金刚神速来显灵救护!

  久埋不死口生莲花 :  宋朝时候,周兴在扬州府衙门当差。他从小就每天诵一部金刚经,无论公事繁忙,或天气寒热,都不间断。  淳熙元年,朝中有一个大官做寿,太守莫濠差周兴带了一千多贯钱到京里去送寿...

佛说普曜经第五卷--竺法护

佛说普曜经第五卷--竺法护

  普曜经第五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异学三部品第十四   于是菩萨。游在山间。往至尼连水边。乐于闲居心意寂然。慈念十方欲益天人。佛告诸比丘。菩萨遥见郁头蓝弗。为诸弟子所见奉敬。达知图...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0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0

  清余慎行  余慎行,法名净阿,是扬州甘泉人。一向精通骨董学,就靠此谋生。眷属的缘尽了,一人独处。同治乙丑年,听说藏经院,开念佛道场,善知识云集,就信慕皈依,吃素念佛,护持道场。放生礼念,没有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