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悟法师:修习念佛禅之体会
修习念佛禅之体会 中国佛教净土宗十三位祖师,皆强调出声念佛;禅宗的历代祖师,说法不多言,张口即乖,参禅无言,修的是闭口真言。月悟主张禅净双修,取参禅之无言,融合默念佛号,强名“念佛禅”。 反对禅净双修者,认为念佛有相、出声,参禅无相、闭口,无法融会。月悟批曰:此言大错!念佛有持名、观想、观像、实相四种念法,实相念佛,实相无相,即与无相参禅无二无别。念佛与参禅,入手不同,旨归不二,同归实相果海。入手不同者,参禅起点高,一开始便不假方便,直指实相无相,见性成佛,起点即终点。念佛则三根普被,上根人实相念佛,念而无念,与参禅无别,直指实相无相;中、下根人,借由持名、观想、观像等有相念佛入手,念功纯熟,自然而然,由有相而无相,导归实相念佛,见性成佛。又有持异议者,认为禅净双修是杂修,不如专修一门成就快。月悟批曰:此言大错特错!专修,是指修法时专心修法,非指一生只修一法。再者,成就佛法的决定因素是发心,其次是修法。发心正,杂修即专修。发心不正、杂染,纵然专修,亦是杂修。 念佛一法,以持名念佛最为稳当。观想、观像念佛虽好,但对偏执瑞相、发心杂染之初机念佛人,有走火入魔之虞。念佛念阿弥陀佛,念一佛即念一切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阿弥陀佛”之“阿”,有三种读音。一是读开口音“阿a”(古梵语读音之一、短音),一是读“喔o”(古梵语读音之一、长音),一是读“哦e”(中国传统读音、今西安人口语亦保留此种读音),都有传承,自己习惯于取何种读音,皆可以。念佛恭敬至诚,读音不准,亦无甚关系。念佛恭敬至诚的前提下,再求其音准,当然更好! 净土宗历代祖师强调出声念佛,也点出默念佛号(又名“摄心念佛”)之殊胜。于参禅静坐中,默念佛号,不杂用心,是一种将参禅、念佛有机结合的“念佛禅”,印光大师很推崇这种禅净结合的念佛禅。《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印光大师开示“念佛禅”:“凡静坐时,但心中默念佛号,此外不加一点别的功夫及别的念头,久而久之,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且问什么禅定有如此之深妙乎?什么工夫有如此之高尚乎?”念佛禅是有传承的,源自佛经,《坐禅三昧经》(大正藏第十五册)说:“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 念佛人以出声念佛为主,若兼修念佛禅,念佛效果则更好。人生无常,万一临终遭遇逆缘,无法出声正念往生,如有修习念佛禅,也能默念佛号,意念往生!况且,禅净双修至深者,想走便走,不必出声,默念一句佛号,便能自在往生!出声念佛与默念佛号各有好处,不可偏废。昏沉重者,应多出声念佛!掉举重者,应兼习念佛禅! [附录]虚云老和尚关于禅净不二的开示:“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俗语也有说,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兄弟阋墙,那得不受人家的耻笑和轻视呀。参禅念佛等等法门,本来都是释迦老子亲口所说。道本无二。不过以众生的夙因和根器各各不同,为应病与药计,便方便说了许多法门来摄化群机。后来诸大师依教分宗,亦不过按当世所趋来对机说法而已。如果就其性近者来修持,则那一门都是入道妙门。本没有高下的分别,而且法法本来可以互通,圆融无碍的。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尽违背佛祖分宗别教的深意,且无意中犯了毁谤佛法危害佛门的重罪,不是一件极可哀可愍的事吗?望我同仁,不论修持那一个法门的,都深体佛祖无诤之旨。勿再同室操戈,大家协力同心,挽救这只浪涛汹涌中的危舟吧。” 我讲到善知识,我出家应该讲二十一年了,我也收了一些弟子,我发觉,原来,如果一个修行人没有师父,他是最可怜的,你一个人再会读经典,但是你的思想往往有我执或法执。我执... 多诸障难者,行人于禅观中,击发阴魔,如《楞严》开五十种,皆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故知正见稍亏,邪魔遂炽,无益更损,求升反沉。由此浅根怖道不学。《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一段谈到末法... 这一节课我们谈谈各位手上这一本经典,因为整个大乘佛教的基本,就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才符合修菩萨道的根本。大家翻开第一页,有一首文殊菩萨的赞颂,这首赞颂有个典故:在大乘佛教盛行的时候,那烂陀大学曾经... 请看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在上次所讨论的第一愿与第二愿,是大悲拔众生的苦,给予众生底限的安乐。那么第三愿就是以平等心予以众生的快乐。这个经文的表述是这样的... 不说念佛法门,万古永同长夜 原 文 此之妙法,若如来曾不闻宣,则万古永同长夜,终无有人念佛求生,故叹其难信者。见不信者之自弃,能信者... 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智力。《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十力,这是佛教的一个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