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二条「出世本意」之

【正讲】

第二条「出世本意」之文 

  虽然有圣道法门、有净土法门,这二种法门哪一种法门是释迦牟尼佛应现在此五浊恶世、他的本心本意要说的法门呢?

第二文:善导和尚意:世尊出世本意,唯说念佛往生之文。

  依据善导大师──善导大师的德行大家都知道,弥陀化身──历史上有很多大师,可是,「大师」的名称不足以来形容,所以善导大师多被称为「善导和尚」,这是特别称谓。依善导和尚意,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此五浊恶世的本意,唯一是为了说念佛往生的教法,标题是如此的。有这样两句话:「如来出现于五浊,唯说念佛往西方。」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唯说念佛往生西方净土。

  下面引文,引自《法事赞》。《法事赞》是善导和尚以偈赞的形式歌咏、赞叹和解释《阿弥陀经》。

如来出现于五浊,随宜方便化群萌,
或说多闻而得度,或说少解证三明,
或教福慧双除障,或教禅念坐思量。
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引了十二句,也分为两段。前面六句一段,后面六句一段。第一段说的是圣道修行的法门,第二段说净土念佛法门。圣道修行的法门是方便法门,不是释迦牟尼佛出现五浊的本意,而是他随顺众生的根机所说的种种教法。念佛往生是释迦牟尼佛出现五浊的本意,所谓:出世本怀单在告诉我们:有这一尊阿弥陀佛、有这一方极乐净土,但称此佛之名号,决定往生彼佛净土。

  「如来出现于五浊」,「如来」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五浊」是指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释迦牟尼佛是久已成佛,应化在此世间。

  「随宜方便化群萌」,「随」是随顺,「宜」是机宜,随顺众生的机宜,「方便」是种种的方便教法,「化群萌」,度化广大众生,随顺众生的根机而施设种种方便法门,以度化广大众生。哪些方便法门呢?

  「或说多闻而得度」,「或」是有时、有的,有的众生喜乐多闻、多解,为适应此等好学多闻众生的根机,则说多闻而得度脱。

  「或说少解证三明」,或有众生不乐好学多闻──所谓「佛法无多字」、「真龙一滴水,遍撒大千界」,佛法不在于文字很多,若能悟到实相,比如禅宗能悟得真心真性,「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文字很少── 对这样根机的众生,不必多闻多学,少解就可以,「三明」是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了自己以及其它众生过去世所有一切状况,天眼明是了知自己以及其它众生将来的一切状况,漏尽明是一切有漏已经断尽,不再轮转。

  「或教福慧双除障」,有的众生教导他们福慧双修,来除灭罪障、得证圣果。

  「或教禅念坐思量」,或有的众生喜欢禅坐、观念、止观,就教导他们止观等法门。

  「种种法门皆解脱」,释迦牟尼佛所说种种教法,如果依法修行,通通可以得到解脱。这些法门都非常尊贵。

  不过呢……比如说「多闻得度」,那么,少闻的人就不可以了;「少解证三明」,我等根机不堪;「福慧双除障」,我们也不行;「禅念坐思量」,我等根机亦不堪行。这样种种法门,毕竟罪障深重、无智愚痴之人难得利益。

  「无过念佛往西方」,念佛教法亦是释迦牟尼佛所说法门,比较起来,其它法门如果能如实修行,都能解脱,但没有超过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念佛法门殊胜在哪里呢?底下说:

  「上尽一形至十念」,多到一辈子的念佛,少到临终之前念十句。

  「三念五念佛来迎」,或者只念了三声、五声,当下阿弥陀佛率领观音、势至诸大菩萨乘宝莲花前来迎接。「三念五念佛来迎」,非常简单,非常容易,为什么这么简单容易呢?

  「直为弥陀弘誓重」,正因为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誓愿至诚殷重、真实不虚。

  「致使凡夫念即生」,所以才使得我们凡夫只要念佛,当下决定往生。

  念佛法门的殊胜,完全在于弥陀弘誓,这就是法。

  在第一段文中,道绰禅师依据《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来阐释;这第二段文说明:种种法门的解脱无过念佛,念佛是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意,之所以如此,也是站在阿弥陀佛弘誓愿的角度,核心亦在此。

  释迦牟尼佛出世,是愿意多度众生还是愿意少度众生呢?毫无疑问,是要把所有的众生都能度尽。那么,圣道法门是有的众生修学圣道的根机、因缘成熟了,随顺他们的根机而讲的,其它的众生因缘没有成熟,就不能得度了。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随自己之意,「是我这次来到娑婆世界成佛的根本意愿」,所以,不待他人所请,自己说了这一部《阿弥陀经》,而告诉我们念佛往生。念佛往生,不论你是圣人根机还是凡夫根机,是善人根机还是造恶根机,若念佛者,无一不得往生成佛,这当然就能满足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悲心,所以是「释迦出世之本意」。

  念佛法门能度脱一切众生,而且快速、稳当、万不漏一,不像其它法门,要历劫修行,或者有顿悟法门,而根机不堪。两相比较,净土门才是世尊出世之本意。

  我们今天来修学净土法门,就和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间的本意是一致的,我们懂得释迦牟尼佛来此娑婆成佛的本意。若不修学净土法门,则不知道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意。

  前面两文可以说是净土宗的教判,第一条文首先判有圣道门、净土门,第二条文将圣道门、净土门两相比较:圣道门是方便,净土门是释迦佛出世之本意,劝导我们应当选入净土门。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两土世尊度众生的分工

两土世尊度众生的分工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这两尊佛都是在无央数劫以前发了大誓愿度脱众生的。 在《悲华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做因地宝海梵志的时候,发五百大愿。就是要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

儿孙之爱难舍,如何防治爱欲

儿孙之爱难舍,如何防治爱欲

问: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欲妨碍修行,儿孙之爱更是难舍,请法师慈悲开示,如何防治爱欲? 大安法师答:是啊,我们来到娑婆世界都是这个爱欲之心太重了,才投到这个地方来的,爱欲确实是妨碍菩提道的修行。 无明啊...

海涛法师《甘露法语选辑》

海涛法师《甘露法语选辑》

◎爱自己 1.爱自己,并不违背大乘佛教的内涵。大乘佛教并不认为一个人不应该爱自己。舍离自我与珍爱他人,和爱自己并不相违。事实上,修持大乘法、菩提心,就是爱自己、照顾自己的最好方法。 2.一个人应该爱自...

海涛法师《关于念佛与往生的问答》

海涛法师《关于念佛与往生的问答》

1.淫欲不断,可否带业往生? 答:往生净土是佛的愿力,淫欲不断往生西方叫带业往生,而最主要是你对阿弥陀佛要充满信心。不过广钦老和尚说过:「对这个娑婆世界有一根草执着,也不能往生西方去。」所以要看清自己...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活学》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活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各位法师,大家好!大家晚安!阿弥陀佛! 我们的佛学讲座,一年一次,好像是香港佛教徒一起过年、过节一样,大家都感到很高兴。我到香港来,一年一次的讲座,算起来,从小型开始,已...

大孝中的大孝

大孝中的大孝

佛世,大目犍连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进行道,得六神通。见亡母生饿鬼中,持饭往饷,饭化猛火,目犍连痛哭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之力所奈何,必假十方众僧威神之力。当于七月十五日一佛欢喜日(僧自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