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云法师:念佛的助行

念佛的助行 

敬录自 忏云老法师开示录《莲音》

既然是念佛,就以真正的深信切愿来执持佛的名号,这是净土正宗。

我过去但是注意讲究信愿行,像宝鼎的三条腿一样,以后不论是看彻悟祖师的开示、蕅益大师,都是讲深信切愿“执持名号”,不用“行”、讲“执持名号”,这是净土正宗。因为末法时代,禅、三止三观、唯识五重观,都是多少当作助行,而不是一般凡夫能用得上。所以,简直是祖师为的教导后学,深信切愿“执持名号”,直接了当,不坐禅、也不作观,较比好。可是偶尔有的时候,禅和观可以作助行。完全参禅,我们的根机陋劣,生在五浊恶世,越演变越浊恶,用不上功夫,所以是做助行。

禅基本的要义,在不生,不是不想。要是不想,那是无想定,升到无想天。禅是观不生不灭的心,观不生亦不灭。初步体会禅的意旨是观不生的心──不生亦不灭。这样所有千头万绪、八万四千的烦恼连根儿能拔起。因为心得要生,才有八万四千烦恼、过去现在未来;一观察无生,八万四千烦恼一齐谢落下去,才好。

观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可以这么观。再是多贪众生不净观,观想不论是病人,或是普通的老年、中年、少年,憋了一波屎,往厕所跑,等里头人赶快出来,进去了,澼沥噗噜、澼沥噗噜…,声音也难听、味气也难闻,脏死了!这就是不净观。再什么样的异性,男子以为女子美、女子以为男子美,这时候也不美,拉屎恶臭恶臭,观想这个不净观就蛮够:拉屎。外表上穿好衣服、化妆种种,内容骨子里头是血肉之躯。排泄的都是不净,不是屎就是尿。尿与屎不同的就是:屎是臭的、尿是骚的。现在厕所比以前进步,以前我小孩那时候,人众多的厕所、尤其是小厕所,那简直是,进去眼都睁不开,太骚了!如此观一观眼前美女,也是如此的骚、如此的臭,冲鼻子地骚、能引人恶心的臭,多少作作不净观就好。旁边还摆着白骨观,很好!多贪众生不净观,打佛七尤其需要,平常也需要。一念贪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贪心起的时候,就一念不净观,马上把它消灭下去。

再是,二祖问初祖达摩祖师,在隆冬的天气立雪,大雪纷飞的时候立雪,在雪里头站,以至于断臂求法。达摩祖师怎么也不睬,最后二祖立雪、再断臂求法,就感动了达摩祖师的心,回头看一看。达摩祖师本来在面壁,面壁的意思是面这个清净没有染污的、平坦而没有鼓洼的,也就是没有生灭心的那个心,面壁。因缘不到,面壁不说。等着二祖立雪断臂求法,初祖这才回头问一问:“仁者立雪断臂求法,好一番苦心,为的什么呢?”你求法、你契机,你问我、我就答覆,那个意思。二祖说:“弟子心不安。”初祖说:“你心不安,你把心拿给我,或者你说说,你心都是什么心?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二祖一听哪!就观自己的心:现在这个心马上就成过去的心,未来的心成现在的心。现在心成过去心,未来心成现在心,就这样,心里总在那儿过去、现在、未来…不停地轮转。二祖说:“弟子觅心了不可得。”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未来、现在又过去,未来又成现在、又过去,三心在心中不停就这么转变,不是真实心,都是生灭心。二祖说:“弟子觅心了不可得。”观心:心就在那演变──过去现在未来、未来现在过去…,觅心了不可得。初祖一听就说:“吾与汝安心竟!”我给你安心安好了!觅心了不可得的时候了,不生不灭的时候了,那是你的真心──清净法身佛!二祖当下开悟。我就想:要是观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教它不在心中出现,这是最好的了生脱死的方法。那在念佛法门是最好的一个助行,三心了不可得。三心都是过去现在未来心,都是散乱心,了不可得,教它不生,不生就不灭,那是禅;接着念佛,禅净双修。“有禅有净土,犹似带角虎”只要妄想贪瞋痴──贪淫、瞋杀、愚痴,要是如梦幻泡影、能看得开,也就放得下了,就不愚痴了。念佛的助行中,是观三心了不可得。在贪瞋痴之下,以为这事情可就大了,这一体会三心了不可得,万缘也就能放得下。二祖问初祖的话、初祖答覆二祖的法语,在执持名号念佛法门,是根本的提撕念头用功的方法。不净观也好,对治贪心、淫欲心;这个心本不生,观不生的心,这是达摩祖师面壁的心。壁上什么也没有、洁白的一片;白壁上平平坦坦的,没有鼓洼生灭心的意思。“有禅有净土,犹似带角虎”,这样念头一起,八万四千烦恼再严重的,也能把它消灭下去。有妄想、就对治,对治之后没有妄想了,万德洪名举起!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今生得遇念佛法门是最大的幸运

今生得遇念佛法门是最大的幸运

众生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他面临很多行法,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在面对这样多的法门的情况下,很多人就会觉得,哎呀,我怎么去选呢?很多居士也说,现在的光盘很多,书籍很多,我都看得一头雾水,怎么办呢?他面对这个...

阿弥陀佛能帮助我们出现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能帮助我们出现极乐世界

◎人,花了两年学说话,却花了几十年学闭嘴。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大道至简,大智若愚,有容乃大,上善若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必有,都不需要...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绝对)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 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先世所造的那些恶业重罪,跟你身体一起来了。你的正念生起来很困难,邪念很容易障碍你的信心,使你善根生不起来;或者生起来善根,又增长不了。这是内障。...

升迁如何避免被嫉妒

升迁如何避免被嫉妒

被上司赏识、升迁,本来是件好事,却惹得同事眼红、流言不断。该如何化解,改变人心? 人事升迁可由三方面来谈。首先,站在老板的立场来看,要多方评估谁最适合这个职务,然后再把最适合的人选安置上去。如果受到人...

背娑婆而向极乐

背娑婆而向极乐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复使归还。斯之谓向。即指背娑婆而向极乐也。《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先看这一段。现在怎么理解这个背?返背而向,背就是讲一念无明,不觉而有一念,这就是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