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演法师:如何参禅--“念佛是谁”

二O一二年二月十六日观音佛七共修第四课

主讲:悟演法师

昨晚从南传佛教言语而说,禅相就是修行禅法过程中我们关注自己的业处。即所关注的点。今晚从汉传禅宗方面解释如何参禅。以“念佛是谁”学习如何参话头。

一、汉传佛教禅宗传承概况

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广东省韶关市的南华禅寺、广东省乳源县的云门寺、福建的鼓山涌泉寺、西禅寺以及宝林禅寺等等都是禅宗道场。在民间盛传的是临济宗,师父是临济宗第46代传人。禅宗一花开五叶,有五个宗派:临济宗、法眼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一花开五叶来自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

二、文化历史梗概

释迦佛在灵鹫山拈花一笑,迦叶尊者直指佛心,佛把禅法传给迦叶尊者,成为西天东土第一代祖师。到达摩祖师为西天东土第二十八代祖师。传到中国一祖、二祖……兴旺发达于唐朝六祖慧能祖师时期。

三、六祖慧能的隋唐时期,有南禅与北禅的法门判教,形成当代禅学风范。

南顿——南禅,当下直指佛心明心见性。

北渐——北禅,神秀大和尚创立。

四、到隋唐时期六祖创立禅宗,有了宗风,开辟禅学道场,广传禅法,劝人坐禅,证悟禅法,从隋唐时期十分盛行。

六祖之前从严格学术角度上应属禅学是理论,没有宗风。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开创达摩禅学,蔓延开了,由五祖传于六祖,六祖之后原来的衣钵传法由于历史争斗,改为只传衣传法,不传鉢。

真正接法,师父慈悲传法,并传法卷。师父会考核弟子修学,对佛见地以及实修、对禅机,这是传统文化。

五、禅相是南传佛教言语而说,汉传佛教多以参话头修持禅法。

六、如何参话头。借“今日念佛是谁”来告诉大家。

佛法本质是缘起性空,因此参话头不能违背法性三原则,即诸法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为什么要参话头,为什么要修禅相?因为我们累劫习气毛病、错误的思维方式,颠倒了新型,使我们妄念纷飞、昏沉掉举。因此,南传佛教注重禅相修行也就是禅法六事,汉传注重参话头、对禅机方法。

南传、汉传借此方法不假方便让大家悟入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禅法境界。

“念佛是谁”参话头的原则:应关注“谁”字,不让自己妄想昏沉,这时候冥冥牢记“念佛是谁”的“谁”,盯住这个“谁”字,等到关注到没有妄想了,不昏沉瞌睡了,这个“谁”还不能忘。在此当下去关注,这一念起处,这个“谁”是我?是师父?这个念头的起处。等这个念头的起处都不存在了,就是无生,可看到一念无生。一念无生是名真看、真修!

因此,在坐禅时看到什么等很多境界并不是真看,不能停止在神通,最终的一念无生应是静寂状态。用此汉传法性根本原则去琢磨去面对生活的做义思维,做到无住而生心,即一念无生的一种示现、一种状态。若执着外相、求助神汉神婆的神通,当下的东西可能会了,但会转成其他问题。

法性具有相续性,相对性,没有绝对。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

第七、希望大家禅心在当下,随缘而入行,法性不偏离,正念用不断,幻灭寂灭心,无住而生心。

这个偈诵务必牢记、运用,以此去生活、去思维、去降伏自心、面对困惑。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宝林禅寺)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不贪求,少一些、坏一点也吃。否则吃太多、吃太好,业障不易消,如又起贪念,则仍在轮回中。 其实真正说起来,什么东西拿去化验也都有毒,如水中也有毒,人家...

净土法门下手容易,成就的果位非常高

净土法门下手容易,成就的果位非常高

现在很多人没有自知之明,他觉得他一修行就目空四海,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修行怎么怎么样,我马上就能开悟,我马上能证到三果,怎么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没有自知之明的。 所以这样,我们才知道念佛一法乃是上圣下...

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二)

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二)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二) 【盖毗卢报土。与二乘凡夫无接引之分。而极乐世界九品分张。万流齐赴。一得往生。恒截生死。视此娑婆。回分圣劣。诸经广明。今不具禄。言他...

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第一则 世人食肉,已成习惯,但须知无论何肉均有毒,是因生物被杀时,恨心怨气所致。人食之,虽不至实时丧命,但积之既久,则必发而为疮为病。 年轻女人,于生大气后,喂孩子奶,其孩每死,亦因生气而奶成毒汁之...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的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的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为什么? 你连这个娑婆世界的事厌离心还没有,你能离开娑婆世界吗?我们经常念 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我们大陆上的历代祖师有省庵大师《发菩提心文》、莲池大师发菩提心文(《西方发愿文...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无量还如是,所以真理只可以被发现,而不能被创造。 佛在经典当中常常讲,他所说的法不仅是他这样说,过去佛也这样说,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