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净法师:念佛三昧摸象记浅释(五)

念佛三昧摸象记浅释

证净法师主讲(五)

【无见是真见, 有见即随尘】

说自己见性了,那就是没真的见。说自己见性,就有一个我慢、自我的心,就是我相。见无所见为真见,有见就是随生死。若有所见即不是亲见,不是真见,而是被六尘境界所转。

【到此则山色溪声, 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 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 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 而了无一物。】

功夫修到这个程度,我个人体会,最低程度是地上菩萨以上,才能有这种境界。“鸦鸣鹊噪”,外面小鸟的叫声都是般若智慧。不再是成片时候的境界了,那时你听风声、雨声...一切声音都是阿弥陀佛。现在山声、水声...无不是第一义谛,显发般若智慧。所见的一切有情无情众生,一切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无非是自己真心的显现。过去古人说,青青翠竹,郁郁黄花,无不是西来祖师意。什么叫西来祖师意?就是第一义谛,就是我们本来的自性的妙用。黄花、翠竹无不是第一义谛,祖师西来意。是说到这时候,一切都无住了,所见、所闻、触目菩提,一切时无不是最上真乘,无不是佛的清净法身显现。我们悟后起修,修到这个时候,洒脱自在。过去古人讲,善恶不二。一切时、一切处举手投足,无非佛事。什么叫佛事啊?所见所闻都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也就是我们自性显现的妙用。功夫到这里,活泼生动,妙用无穷,自然可以应对一切法而又不执着任何一法。穿衣、吃饭、行、走、坐、卧...一切时,一切处都应了诸法。跟诸法相应。但是,又不住一法。日应万物,又不住一物。光皎皎照着诸境,而了无一物。这时时时六根门头放光。就是《金刚经》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修行到这时候,就真正得到佛法的法味了。这个方法非常殊胜,你按这个方法修行,一定能用上功,一生成就,临终直登上品。

【语其用, 如旭日之东升, 圆明朗照。】

若说其作用,“如旭日东升”,好像太阳出来了,照耀山河大地,无处不至,无时不在。“圆明朗照”,就是心清净得一心不乱了,跟佛性相应,时时放光,圆满光明,遍照一切,随缘应物,平等如一。

【语其体, 犹皓月之西落,清净寂灭。】

“语其体,犹皓月西落”,就像光明清净的满月,在黎明前,即将落西之时,还没有落,还照着大地,光辉明亮、清净寂灭、寂静而不生纷扰。这时心就很少有杂念了,就是有念,也是无住。有的人问,心为什么总有妄念?其实心不能没有妄念,不能没念,因为我们的八识、阿赖耶识是个藏识。这个藏识就转识成智。阿赖耶识属于心王。其他六识、七识,前五识都以阿赖耶识心王为主持。心王支配前几识。阿赖耶识也叫藏识,存放外面采集来的形形色色善恶的种子。你功夫到这个时候,阿赖耶识基本就清净了,种子极少极少了,剩下全是智慧的智了。修到八地不动的时候,八识也不灭。《大乘起信论》上讲,八识不灭。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善的、恶的、好的、坏的种子,都经过阿赖耶识心王。心王是微细识,进来一个恶念的种子,就熏打阿赖耶识中的第一义谛。经常搞贪、嗔、痴、杀、盗、淫,五欲六尘,让这些东西熏打第一义谛,那么自性的光明就被覆盖住了,不能显现自性清净光明的智慧。如果我们时时安住原本真心,时时让自性现前,它就熏打八识里的业习种子。业习种子越熏打越少。如同光明来了,黑暗就去了。修行应该从哪里下手呢?要从起心动念上下手,一切恶念、执著、分别的心,都要扫掉。一动念马上回归自性,转识成智。这样不但没造下业障,而且还开了一次智慧。这叫转八识成四智。八识中,前五识叫成所作智,前五识它没有造作,没有分别。“六七因上转,八五果上圆”,我们修行时,在六、七识上就要转。比方说,眼睛看到形形色色的诸法。眼是识,眼睛没有分别能力,靠你第六意识去分别。一分别好坏,就落入第七识。第七识就执著,立起一个“我相”。比方,吃一个苹果。这苹果好吃不好吃?是酸是甜?第六识是分别识,第七识是执著识。第七识能作主,好的取,不好的舍。好的就欢喜,不好的就烦恼。前五识在外边采集来形形色色的种子,在第六识、第七识马上转,转识成智,不让它进到阿赖耶识里面去。如果进到阿赖耶识里面去,就成了业习种子,进了八识仓库,就存住了。念佛时出现的妄念是什么?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我们现在修行就是不让它再往阿赖耶识里面装,叫它来了以后马上转,转识成智。怎么转呢?就是转有为空,当下观照无我,没有我的时候,当下这种子进不到阿赖耶识里面去了。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七识为平等性智,八识为大圆镜智。前五识跟八识是一样的。“六七因上转,八五果上圆”。五识随着第八识就清净圆满了。大圆镜智,就是阿赖耶识里面清净了。大圆镜智就是我们本来的佛性。第六识、第七识是因分别、执著而存在的,后天得来的,叫它识。八识心王,不生不灭。你一念执著,八识心王就变成识。如果你不执著,不分别,八识就是妙用。过去,禅宗有的人参访老禅师,问师父:“什么是佛?”老禅师举举手,扬扬眉就告诉你了,这就是禅。什么是佛?这就是佛。举止动念,举手投足都是佛,都是妙用。清净了以后,你做一切事都是妙用。有的人说,八识灭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第八识永远不灭。不执著它,时时不住它,就是无念,它就变成智,智慧的智。修行时你别执著它。不要总想着我还有念。这个念,你要不住它,就是妙用。赵州和尚是古佛再来,有人问赵州和尚,如何是无念?赵州和尚说,急流水上打球子。形容在水上打球,念念不住。后人加上一句,念念不停留,这叫无念。无念并不是像死木头块一样。我们的心灵灵不昧,不能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不叫真正的无念。不住,就为无念。就是《金刚经》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无住,就为真正的无念。

功夫到打开本来以后,你就可以时时练无住,见而不见。整天闭着眼睛,坐在那里不动,不叫真正的禅定。真正的楞严大定是外不著相,内不住定。没有定与不定,时时在空性里面。外面一切事,一切物都是妙用,这叫真正的楞严大定。 

有人念佛或静坐时,压念不起,看着念头,把心看住不让它跑,这是没懂真正的心地,没懂佛法。佛法不是让你看着念头。念头永远是看不住的。念头是妄心,以妄止妄,是止不住的,就像以水止水,怎么能止得住呢?应该是无住,不是看着念头。念头是个妄心,你起个心再看个心,这两个心全是假的,一个真心也没有。这样修行不得真实利益。现在我们修行,多数是这样,以心看心,以石压念。当压不住的时候,妄念就像山洪爆发,止不住了。应该以真止妄,当下回归自性,当下止住,一念都没有。自性本来清净,一念不生,一念不存,本来无一物,妄念当下就止住。时时灵觉,妄念来了马上觉照,当下消融,这叫修行。

刚修行时,应该把六根门头锁住。当你修到见性,要练时时无住。练的时候,就睁开眼睛练,见而不见,这叫真正下功夫。千万别压念不起,以心看心,那是以假心看假心,永远止不住念头。记住,修行时把心敞开,把心拓开,像虚空那么广大无边。一念不生,即使生个念头也要无住,这是真正下功夫修行。

悟后起修就是把心拓开,不是著到我们自己的身上,著到心窝上,这都是不对的。这样修行不得力,不会开智慧。应该把心放得广大无边。在一切时,包括擦地板、做饭、收拾室内卫生等等,一切时都是妙用。行、走、坐、卧都是妙用。虽然你在做,心仍然空空荡荡,在空性里面。心别找我在干什么,不要住在我干什么上。要把心拓开,照做不停,不耽误做,这叫无住,无住而生心,这叫楞严大定。时时照顾自己的本心,照顾就不是观照了。再观照就错了。功夫到这时“能”、“所”已经亡了。没有“能”,没有“所”了,就不需要再观了,再观就是头上安头。功夫至三禅天,“能”、“所”就打开了。没有能念之心,也没有所念之佛了,就是印光大师讲的,功夫达到事上一心。再往前修就打开本来,见到本性。其实,打开本来很简单,真正下功夫,几个月就可以打开,不是那么难。现在有的人,认为见性不是我们所能做到的,不认识自己的佛性。我们本来是佛,跟佛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当下你承当它,就跟佛没有两样,不是我们另外找一个佛来修。惠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们本来具足,为什么不敢承当它?为什么不做真正的大富长者,还要做穷人出去讨饭呢?当下承当自性,就是大富长者。自性里面有无量无边的财宝,无量无边的功德,无量无边的富贵。功德向哪里求?功德要向清净心求,不是向外边求来的。有的人认为,上柱香,舍点钱就是功德。错了!什么是功德?清净心为功,平等为德。心不动为功,不住为德。这叫功德。做一切善事,布施、持戒...这皆是福报,不是功德。功德内心求,不是向外求。外面什么也没有,只有向内心求、向自性求才有功德。我们修行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外求,不要著相,著相永远是凡夫,永远在三界内,必须离相。佛是离相,见相离相,而不住相。这为真正的佛菩萨。心本来不动,在外面不住,这叫功德。修行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照顾本心,照顾它而不是观了。如果再观个空,就错了。照顾原本真心,时时让它现前,就时时开智慧,消除业障。

时时六根门头在放光。过去古人讲,没找到原本真心,就是修外道法,不是真正的修佛法。佛法是内心求的,佛法是心地法门。在外面求,本来无一物,都是一种假像,虚幻而不实的,缘起的,缘起性空。本来了不可得,与泡影一样,刹那生,刹那灭。我们的自性,本来佛性,是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所以它叫无量光。无量光是体,无量寿是用,西方极乐世界,体是无量光,常寂光是体。阿弥陀佛的报身和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鸟、树、花、七宝池……这些东西都是妙用,都是清净心体起的妙用,是体和用的关系。理上讲是体,事上讲是用。体、用不要分开。有的人说,《金刚经》上讲,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西方极乐世界有相啊,西方极乐世界有相就是不了义法。我听说,有人在网上讲,净土法门是小乘法,是不了义法。这么讲,是真正没理解净土法门,是真正的谤法了,谤大乘佛法,自己要背上因果的。其实净土法门不但是了义的,而且是圆顿的圆顿,了义的了义。直截的直截,方便的方便。

净土法门是从体上起得妙用。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阿弥陀佛的妙用变现出来的,以接引十方众生,到那里成就佛道。如果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众生很少有人一生能了生死,能出三界。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是对着十方娑婆世界的众生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分三、六、九品。其实三、六、九品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分了上、中、下品。这中、下品纯属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摄受力建立的。上品,常寂光土是十方佛刹。假设我们要生东方药师琉璃光世界,就必须修到地上菩萨以上,证到了变异生死。修到三贤地菩萨都不行。打开本来见性了,也不行。得破三十品无明,登地了,才可以随愿往生各个佛刹。为什么世尊劝我们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世尊为什么不劝我们念释迦牟尼佛,而让我们念阿弥陀佛呢?释迦牟尼佛的报身是卢舍那佛,在莲花台世界,只能接地上菩萨。凡夫没有资格生到那个世界去。世尊大慈大悲,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劝我们念阿弥陀佛。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最方便的,也是最简单、最容易的。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了,所以念佛法门被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赞叹。如果没有西方极乐世界,就必须修到地上菩萨才可以往生各个佛刹。西方极乐世界中品、下品是接引凡夫,上品则是接引圣人和贤人。凡夫是在自力的基础上,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的摄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中、下品的。到那里继续修行,一品一品的住上增,不是到那里就成佛了。下品下生要十二大劫才能花开见佛。为什么不能马上见佛呢?因为心在迷,心没开悟,莲花就不开。莲花什么时候开?心开了,心开意解,莲花就开了,花开了,才能见佛。

还有的人说,西方极乐世界中、下品可以靠愿力往生。靠愿力,是靠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和我们自己的信愿念佛之力感应道交,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威神力和你自己的愿力,缺少哪一个,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信愿行嘛。藕益大师讲过,往生与否在于信愿,品位高低在于行。明理修行才可以上品往生。明白心地,从心地上下功夫,打开本来见到本性,就可以生上品,上品下生。上品也分三品。《安乐集》上讲生上品的人,七地菩萨以上八地菩萨上品上生。初地菩萨到七地菩萨是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就是打开本来,见到本性,破一分根本无明,见一分法身的人。生中、下品的人,还执著心外有佛,不认识内心自己的佛性,心没开,莲花就不开。生中品的人就是没打开本来,没见到本性的人,因为心没有开,所以不是法身大士,不是菩萨,还是凡夫。所以不能生上品。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这样修,念念消业障,念念开智慧。到临终时,业障已经消了百分之八十,障不住你了。上品往生是在禅定中往生,中、下品往生靠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和自己的信愿念佛之力感应道交。

劝大家修行一定要明白心地,从心地上下功夫。尤其年青人,一定要明理,明理以后修行就快了。过去古人讲,圆人修行一天相当不圆人修行一劫。日劫相倍。明理了就如同乘火箭,不明理就像坐牛车,速度相差无量无边倍。

【即照即寂, 即寂即照。双存双泯, 绝待圆融。】

这一段是讲念佛三昧清净寂灭三摩地的境界。理一心的时候,什么为照?什么为寂?一念不生为寂,为定。寂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照为用,寂为体,体、用不二。达到理一心不乱的时候,就是证得无念无不念的境界。即寂即照,说它照,它又一念不生,还在寂中。说它寂,它还在照。寂在照中,照在寂中,寂而照之,照而寂之,双存双泯。没打开本来的时候,有定有慧。功夫到现在,是止观双运、定慧等齐。净土法门是圆教,一念具足定、慧,不需要先修禅定,后修智慧。先修定再修慧是权教的修法。所以是“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什么叫双存双泯?就是照中有寂,寂中有照,寂而照之,照而寂之,寂照一体,是一不是二。“绝待圆融”,就是圆融无碍,圆托托一大光明。寂照一体你说照,它一念不生,你说寂,它圆明朗照,这就是绝待圆融。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格局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格局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一千余年的料简,降至晚近印光大师手中才最后定局,足证历代祖师大德的谨慎重法的态度。 东汉末年,自安世高与支娄迦谶二大师开创译经事业始,净土经典次第迻译。隋唐以前...

人生的四不与四有

人生的四不与四有

人生要有什么,不要有什么?佛教的五戒约束我们,不要乱杀、不要乱取、不要乱淫、不要乱说、不要乱吃,因为有五戒的不,就会有所得,例如不乱杀生就能长寿,不乱取就会得到法财,不乱淫就能家和,不乱说就有好名誉...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三

达照法师: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三

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我们大家看,大势至菩萨修《念佛圆通章》,他是修这个念佛三昧得圆通的,我们大家也要秉持这么一种心态。如果你...

星云大师《拥有与享有》

星云大师《拥有与享有》

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睡眠几尺?你有想过吗?这一生当中,你究竟拥有多少?又享有多少呢? 在时间上,即使你拥有人生百岁,但是你可曾享有几时的清闲?诚如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在位五十年,卸任时无限感慨...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大师生于陕西省郃阳县(今合阳县)赤城东村,俗姓赵,名丹桂,学名绍伊,字子任。出生六月即患眼病,几乎失明。后虽病愈,但目力已严重受损。这对大师后来的弘...

净空法师:持名念佛时,即是心印放光时

净空法师:持名念佛时,即是心印放光时

“持名念佛时,即是心印放光时,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这还得了吗?一念清净心、真诚心、恭敬心念这句佛号,就放光,你自己看不见,别人没看见,佛菩萨看见了,鬼神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