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

问: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济群法师答:从中国传统的伦理来看,父母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这种权威从哪里来?其实是建立在强烈的贪著和占有之上。换言之,很多父母是把子女纳入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之作为独立个体看待。从而造成一种扭曲、失衡的关系,痛苦也就在所难免。

而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儿女只是因为缘分走到一起,并没有必然的从属关系。任何一方,都没有权力来主宰另一方。父母不能要求子女绝对服从,子女也不能要求父母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双方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虽然有亲情,有血缘,但也应该彼此尊重,而不是以这种亲情和血缘作为占有对方的砝码。

在尊重的同时,佛教也提倡惜缘。佛教认为,在父母和儿女之间,必然有着特别深厚的缘分。有道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不论来的是什么,终归是有它的缘由,有它千丝万缕的宿世纠葛,所以要安然接受。如果是顺缘,固然要心存感恩。如果是逆缘,同样要心存感恩,因为当下就是化解往昔恶业的机会。把握这个机会,才能转逆缘为顺缘,而不是让这种不良关系带入未来生命,生生世世地互相缠绕。

所以说,佛教在看待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时,是以彼此尊重为前提,以珍惜缘分为原则,以心存感恩为重点。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礼让第一;不急不急,威仪第一。 要慢要慢,注意礼貌;要慢要慢,慢工出细活;要慢要慢,欲速则不达。 慢是一个政策,看世间演变才能定策。但是急惊风遇到慢郎中,慢也不全然就好...

不失信于人

不失信于人

唐朝陆元方,曾为武则天时的大臣,为官清廉诚信。他在洛阳城外有一所宅第锦绣园,是子孙世代相承的祖居,庭园楼阁皆悉心营造,是洛阳一带著名的宅院。不料后来陆家家境日益衰落,于是他和子侄商量,决定卖掉祖传的...

宣化上人开示:什么是三障

宣化上人开示:什么是三障

三障是什么呢?第一报障。第二业障。第三烦恼障。 报障有依报、正报两种。什么叫正报?什么叫依报?正报就是正当来受报的,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依报是依靠生活而受报,也就是衣、食、住、行等。人的正报,这个身体有...

熏习的好处,我是自己证明的

熏习的好处,我是自己证明的

《大乘起信论》讲熏习修。你感觉你哪一样烦恼重,你就慢慢熏习,把你熏变了。如果你一天在香铺里头,你出来满身是香的;如果你在鱼市,你出来都是臭的。你要是坐车,在卖鱼的码头走一趟,你那辆汽车闻起来都是鱼腥...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不做,得不到什么好处。一天二十四小时,就是在那儿名、利、贪、瞋、痴、慢、疑绞脑汁做事情,但是在佛法上,你用了几分钟真正修行?拨了多长的时间? 你要求...

海涛法师《菩提心之慈悲施食》

海涛法师《菩提心之慈悲施食》

施食在大乘佛法修行中,是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它包含菩提心、慈悲心与实际地给予众生利益,而且又与无量无边的鬼道众生广结缘,种下将来成佛度众生之善因缘。 修学佛法者要经常怀抱感恩的心,而这世上最値得我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