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

问: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济群法师答:从中国传统的伦理来看,父母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这种权威从哪里来?其实是建立在强烈的贪著和占有之上。换言之,很多父母是把子女纳入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之作为独立个体看待。从而造成一种扭曲、失衡的关系,痛苦也就在所难免。

而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儿女只是因为缘分走到一起,并没有必然的从属关系。任何一方,都没有权力来主宰另一方。父母不能要求子女绝对服从,子女也不能要求父母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双方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虽然有亲情,有血缘,但也应该彼此尊重,而不是以这种亲情和血缘作为占有对方的砝码。

在尊重的同时,佛教也提倡惜缘。佛教认为,在父母和儿女之间,必然有着特别深厚的缘分。有道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不论来的是什么,终归是有它的缘由,有它千丝万缕的宿世纠葛,所以要安然接受。如果是顺缘,固然要心存感恩。如果是逆缘,同样要心存感恩,因为当下就是化解往昔恶业的机会。把握这个机会,才能转逆缘为顺缘,而不是让这种不良关系带入未来生命,生生世世地互相缠绕。

所以说,佛教在看待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时,是以彼此尊重为前提,以珍惜缘分为原则,以心存感恩为重点。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世人若遇灾殃,应作偿债想

世人若遇灾殃,应作偿债想

世人稍遇灾殃,不是怨天,便是尤人,绝无有作偿债想,生悔罪心者。须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稂莠则不能嘉谷,种荆棘则勿望收稻粱。 作恶获福者,宿世之栽培深也。若不作恶,则福更大矣。譬如富家子弟,吃喝...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来东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而是来求佛法的。 传印长老作的《四季道情》中,讲到冬季时有几句话:雪花飘,腊八到,释迦牟尼早成道。世人但知粥好吃,不知佛法真奥妙。 世间人都知道粥...

富有的惩罚

富有的惩罚

有一只血统纯良的狼犬,年轻的时候,长得英挺雄劲,深得主人的喜爱,陪着主人打猎,照顾主人门户,倒也建立不少功劳,主人给它取了个「来乐」的名字,可是等到它年老力衰,加以染上一身的癞痢,便遭到主人一家的遗弃...

星云大师《以忍为力》

星云大师《以忍为力》

中国是一个讲究修身养性、崇尚人伦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百家诸经无不推崇勤俭、忠义、守时、谦让、孝顺为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一之为修养、为传家宝。其中,更将忍视为人生最大的修养。在佛教,忍辱更是菩萨必修...

星云大师《贫穷就是罪恶》

星云大师《贫穷就是罪恶》

我初入丛林古寺参学时,发现有些人以穿褴褛衣衫为标榜,有些人以吃馊饭剩菜为修行,有些人装穷卖傻,扬言金钱名利是毒蛇猛兽,故以贫穷为清高。有一天,我听到一位在客堂服务的知客师大实法师痛切地说道:贫穷!贫穷...

圣严法师《内在的自心世界》

圣严法师《内在的自心世界》

世界又可分为几层次:个人世界,众生世界,佛世界。个人世界又可分为内在的自心世界,及身体所属的业报世界。 首先谈内在的自心世界。佛法即心法,心法乃在炼心;所以谈修行不能仅限于调理身体的行为。身体行为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