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老人在家辞世6天才被发现 独居没有子女

 编者按

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很多人都知道,但五福指的是哪五福呢?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而善终指的是能预知自己的死期,临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牵挂和烦恼,安详地离开人间。

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孝顺父母,是传统美德。如今,孝敬父母不仅是美德也是一种责任,如果不赡养、看望年事已高的父母,人民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并强制执行,让子女定期去看望父母,哪怕只是陪父母聊聊天。但在现实生活中,老无所依,无人送终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让老有所依,特别是让孤寡老人体面离去,有个善终,不仅需要孝心、爱心,法律约束,更需要自我约束。

 无声的诉说

68岁老人在家辞世6天才被发现

没有子女 邻居和他很少往来

曾爷爷家房门紧锁,几天都没有出现在小区里了,直到小区保安闻到了异味,向民警反映后,这才发现68岁的孤寡老人曾爷爷已在家中身亡6天了。

4月11日早上,昆明市西山公安分局马街派出所巡逻民警来到某小区门口,小区保安跑来向民警反映,3幢203室有异味。民警向物管了解得知,203室的主人是一位独居老人。民警请来锁匠打开房门,发现老人躺在家中。经法医检验,老人属于自然死亡。

这位老人姓曾,68岁,没有老伴、没有子女,是一位孤寡老人。第二天,记者来到这个小区,几位老人在晒太阳,有人说:“以前只在报纸上见过这种事,没想到我们小区也有。”

桂大妈说,她是看见警车到小区后才知道这件事的,没见过这位老人。平时在小区一起聊天散步的都是老熟人,如果不熟悉,邻居们一般不会来往。

高师傅说这个小区是廉租房小区,小区住户大多数是拿低保生活的。记者走访了小区里十多位居民,大家都说对曾爷爷不大熟悉,没啥印象。

即使是在曾爷爷居住的楼栋,也没人说得清老人离世前留下的印象。住在曾爷爷隔壁的是位女士,对于曾爷爷的事,她边摇手边说:“不知道,不知道。”住在4楼的葛师傅说,偶尔见到住在楼下的曾爷爷,但彼此不熟悉,也就没有刻意关注过他。

程师傅坦言:“这里住的人比较杂,我也不太喜欢跟陌生人来往,大家都是关起门来过日子。”

冰冷的数据

心酸事昆明多次发生

记者了解到,这种心酸事昆明已多次发生,有的老人虽有子女,却也孤独地死在家中。

2005年5月20日,昆明某小区,一位8旬老人死后一周才被发现,而老人膝下有5个子女。

2005年11月18日,独居在白塔路的一位56岁老人,突发脑溢血死在家中,6天后被发现。

2005年12月15日,一位住在东华小区88岁的阿婆死在家中4天后被发现。

2007年4月24日,永和里小区,一位65岁老大妈死在家中5天才被发现,子女来到楼下并未上去看她最后一眼。

2010年10月26日,东风巷82号,拆防盗笼的工人从楼台爬进屋内随即发出了一声尖叫:床上竟有一堆白骨。民警调查得知,这堆白骨是一位独居老人留下的。从一些单据和病历本上看,这位老人已离世5年。

2014年4月1日,昆明纺织厂生活区一对老人死于家中,警方赶到后确认他们已身亡多天。

这些数据背后曾经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他们中有的是孤寡老人,没有老伴,没有子女;有的是空巢老人,有子女,有亲人,但在最后一刻,竟无人送终,真是让人感叹!

律师说法

老有所依有法律依据

昨日,记者采访了长期为老年人维权的云南云都律师事务所主任尚显达。

尚显达说,看了这些案例确实让人心酸,也让人忧心,因为人人都会老,如果老无所依,那是多么可怕的事。现代社会出现很多怪象:一是相处几十年的邻居却是陌生人,何谈远亲不如近邻?二是子女不赡养父母;三是无子女的老人自行送终都不足为怪,怪的是老人生前受尽煎熬无人帮;四是老人被虐无人管、被欺被打是常态。

尚显达说,为了保障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毕竟有限。其实,要保障老年人衣、食、住、行的一切权利,更多的还是需要依靠小家及他们的子女。其实,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的民主权、健康权、不被歧视权、社会优待权、社会保障权、继续受教育权等均有了法律约束,在生、养、医、住、行等方面,法律也有规定,但在现实中却时常发生老人孤独惨死家中的现象,这不仅关乎子女道德的事,更关乎社会保障和社会风气。(春城晚报 记者 吕世成 刘嘉 通讯员 王曦)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最好不要当劈腿族

圣严法师:最好不要当劈腿族

问:劈腿族是爱情国度新名词,以前叫脚踏两条船,但现在船不只两条,有些人还可以同时和许多人交往,脚下踏的「船」,多到可以组舰队。法师对劈腿族有何建议呢? 圣严法师答:爱情不专一会有问题。在同一个时间有两...

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

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东西。人人都知道用自我中心的观点来衡量人、要求人、评断人、指责人、支配人、改造人,即很少想到其他的每一个人,也有各人的自我中心。因此就产生了种种的对...

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原文: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 当于平时,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倘平时识得我...

遇到什么灾难,就这样去发愿

遇到什么灾难,就这样去发愿

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有智慧,这个智慧你还得具足方便善巧。智慧不具足怎么办?发愿,你要发大愿,我经常地跟我们道友们说要发大愿。 在《优婆塞戒经》里面...

理解劫运的概念

理解劫运的概念

劫是梵文劫波的简略。劫波,翻译成中文叫时分,是一种时间的概念。这种时间的概念用劫来说,是因为它是非常久远的一种时间单位。在佛典的阐释里面,我们知道有小劫,有中劫,有大劫。一个大劫包含着四个中劫:成、...

普贤菩萨化一花枝招展的女人来试他(宣化上人)

普贤菩萨化一花枝招展的女人来试他(宣化上人)

难见难可说的微妙法门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先取其价”这个“价”,我们《法华经》里边,也有一种价;什么价呢?价钱多少?这部《妙法莲华经》,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价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