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子女与父母有四种因果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其人而并敬其亲。报怨者,谓父母宿世于子有负恩处,为报怨故,来为其子。小则忤逆亲心,大则祸延亲身。生无甘旨之养,死贻九泉之辱。又其甚者,身居权要,谋为不轨,灭门戮族,掘坟夷墓,使天下后世,唾骂其人并及其亲。偿债者,子宿世负亲资财,为偿债故,来为其子。若所负者多,则可以终亲之身。若所负者少,故不免半途而去。讨债者,谓亲宿世负子资财,为讨债故,来为其子。小债则徒费束修、聘金、延师、娶妻,及各种教诲,欲望成立,而大限既到,忽尔丧亡。大债则不止如此,必致废业荡产,家败人亡而后已。——《文钞》之《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译文

子女与父母,有四种因果。一报恩:因为父母对于子女,过去世有恩,以报恩的原故,今生投生来做他们的儿女。服侍操劳奉养父母,必定使父母活着欢心,父母死后祭扫怀念。乃至为官泽福百姓、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重他本人以及敬重他的父母。二报怨:因为父母过去世中,对于子女有负恩背义的地方,因为报怨的原故,来投生做他们的儿女。从小则忤逆双亲让他们伤心,长大后则违反国法,祸及双亲之身。对于父母,生的时候没有衣食奉侍的孝养,还会令双亲死后,在九泉之下感到羞辱。又有更加不堪的,身居权要,谋图不轨,被国家灭门杀族,挖掘祖坟毁伤祖墓。还使天下后世,唾骂其人并及其父母。三偿债:子女过去世中,亏欠父母资财,因为偿还债务的原故,来投生做他们的子女。如果所亏欠的多,则可以孝养双亲以至养老送终。如果所亏欠的少,则不免过早地离开人世。四讨债:因为父母过去世中,亏欠子女资财,因为讨债的原故,今生为做他们的子女。小债则徒劳地浪费抚养、订婚、教育、娶妻的资财,以及种种教诲,希望成家立业,而寿命到了完结的时候,忽然丧命。大债便不止如此,必定导致倾家荡产、家败人亡才罢休。——佛弟子 敬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慧远大师定中三次见佛,归命安养

慧远大师定中三次见佛,归命安养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赞颂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暗合于行愿,中外流通遍。普令庸彦,大事即生办。肇启莲宗福震旦,畅佛本怀垂方便。圆音一阐士归庐,大法将弘神运殿。一切法门从此流,一切行门从此办。致令...

星云大师《佛教的特质是什么》

星云大师《佛教的特质是什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难得今天有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和大家在这里见面,今天我所要讲的是佛教的特质是什么? 任何一个宗教,都有它的基本思想、特殊教义。佛教,是一个宗教,当然也拥有丰富的教义,深奥的哲理,其...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0340 12 P0108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2卷)【唐 菩提流志译】No. 340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十讲: 三心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十讲: 三心章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十讲: 三心章,深心四(就人立信1) 讲解:纯祥法师 净土三部经全部以信心为核心,真实的信心就是深信之心,但是有隐显的差别,《无量寿经》...

文殊、普贤菩萨授记并嘱咐法照大师:若善男女等,

文殊、普贤菩萨授记并嘱咐法照大师:若善男女等,

或问、念佛本极易之事。而成佛为甚难之事。佛道长远。经中所云。必经三大阿僧祇劫。勤修六度万行。方可得成。何以念佛即得成佛。答曰、修行法门。顿渐不同。渐则三祇炼行。百...

因果重重迭迭没有穷尽

因果重重迭迭没有穷尽

关于因果,疑惑的人还真不少,周颂尧居士请教大师说:弟子吃素念佛多年,总相信学佛之人,有十方三世诸佛护念,天龙八部、大力神王也时常相随拥护;至于过去生造就的种种恶业,也能渐渐消灭,纵然怨家对头,也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