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上天派来弥补大人心中的空缺

我曾经是个特别叛逆的小孩。

因为父母对我太过严格,我总觉得他们不够爱我。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咬着牙发誓,以后一定要努力,远离爸妈的城市,远离他们的束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后来我终于得偿所愿,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一度我曾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无比正确。

直到后来,我生了孩子。在无数次筋疲力尽的哄睡中,在孩子生病时焦头烂额的陪伴中,我总能看到妈妈将幼时的我抱在怀中微笑的样子。

原来,我也曾被温柔对待,只是,都忘记了。

后来,我的孩子长大,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捣蛋,也学会了叛逆。

当我控制不住自己冲他大发雷霆时,我的意识总是及时跳出来提醒我:看,你变成了你父母当初的样子。

原来,我并不比父母高明多少。

在繁琐家务的磨练中,在和孩子的交锋中,我开始回忆父母曾面对的生活。那个年代,赚钱不容易,生活不便捷。

爸爸的世界里只有一个问题:怎么才能给孩子们赚到更多的钱?而妈妈,每天要生火做饭,洗碗洗衣,指导孩子写作业,闲时还要给三个孩子打毛衣做衣服。

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他们还为我们争取到一个又一个受更好教育的机会。而我,却一直抱怨他们的严格和情绪化。多么自大,又多么无知!

终于,我心中的戾气渐渐消失,日渐浓厚的,是对孩子和父母的爱意。直到这时,我才真正开始长大。

我也终于明白,原来孩子,是上天派来拯救我们这些那些庸碌愚蠢的大人的。

他们赤条条地来,却带着生活的真相;他们总是保持索取的姿态,却总在不觉中,弥补了大人心中的空缺。他们带着我们重新过一次童年,引领我们忆起曾经拥有的爱和丰盛。

这时,我们的人生才真正变得完整。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佛教为何教人念观音名号

佛教为何教人念观音名号

 念佛,也就是忆想佛。念观音也是如此。《华严经》等大乘佛经认为,这是入道的初门。念佛或念菩萨,可以摄心入定,所以称为“念佛三昧”、“观佛三昧”、“般若三...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自性无对立,凡夫妄分别

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背者,纵之则无所从去。无向者,迎之则无所从来。言即此灵明湛寂者,不可以清浊向背求也。举清浊向背,意该善恶、圣凡、有无、生灭、增减、一异等。 好,先看...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个很奇妙的格式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个很奇妙的格式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句话是念佛法门的一个最高...

星云大师《为受刑人祈愿文》

星云大师《为受刑人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弟子在您的座前,为天下的受刑人向您祈愿。 在我们的社会上有一个地方,存在着这么一个阴暗无光的角落,它带来的煎熬甚于燃烧的火焰,它带来的挣扎超过汹涌的苦海。 他们是一群身陷囹圄的受刑人...

如何用楞严咒求子

如何用楞严咒求子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 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原文: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阁下素修净业,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妻贤子孝,心中了无可忧虑者。宜将一切家事,并自己一个色身,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