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御花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

  祖问曰:“在此做什么?”

  师曰:“观心。”

  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祖曰:“何以问他?”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师曰:“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曰:“这个是什么?”师无语。少选,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睹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

  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师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

  祖付法讫,遂返双峰终老。师自尔法席大盛。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挑战

海涛法师:挑战

  在一个国家里,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全都素行不良,无恶不作。佛陀知道这个情况,便要众弟子运用智慧教化众生,使他们弃恶从善。  佛陀问:「谁愿意到那个国家去渡化全国人民呢?」  目犍连对佛说:「...

《百业经》:摧毁傲慢令得解脱92

《百业经》:摧毁傲慢令得解脱92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龙树菩萨从龙宫出来后,准备大弘法化。但是弘法需要有因缘,需要有大力之人支持,如果能得到国王的护持,佛法一定能够大兴,所谓“不依国主,法事难立”...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4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4

民国王景枬  王景枬,字梓庭,是湖南武冈人。幼年颖悟,科举时,因为制艺有名,跟他交往的多有斐然成章。因为屡试不成功,就归隐讲学,绝不参与乡里是非,世人称赞他。王性情沉厚,人有欺侮的,就说:“有容德...

真正的觉悟者心里只有众生安乐

真正的觉悟者心里只有众生安乐

  以前,我常常是受一点委屈,就受不了,认为比窦娥都冤枉了。还有的时候,得理不饶人。  马老师说,这根本不叫修行人。  我不服气,:“修行是做好事,不做坏事,修理个人累劫的坏习气,怎么现在还应该受委屈...

毗沙门天王是谁?毗沙门天王修得阿罗汉果的故事

毗沙门天王是谁?毗沙门天王修得阿罗汉果的故事

  毗沙门天王,即是掌管财宝之天神,又称为多宝藏菩萨。在《增一阿含经三o二》中曾记载毗沙门天王帮助一位极为贫困的鸡头梵志,准备种种食具供养佛及僧众,乃至修得阿罗汉果的故事。虽然对天王描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