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世间的眼睛


  佛陀将入涅磐的时候,大地有六种震动:“诸河反流、疾风暴发、黑云四起、恶雷掣电、雹雨骤坠、处处星流。”

  那时候,山林里的狮子和猛兽大声地咆哮呼唤,世上的人与天上的神仙没有不嚎啕痛哭的。

  他们都这样说:“佛取涅槃,一何疾哉!世间眼灭!”

  接下来的这一段经典是佛经上最动人心魄的一段:“当是时间,一切草木药树,华叶一时剖裂;诸须弥山尽皆倾摇,海水波扬,大地震动,山崖崩落;诸树摧折,四面烟起,甚大可畏。陂池江河尽皆扰浊;慧星昼出。诸人啼哭,诸天忧愁,诸天女等郁咿哽咽,涕泪交流。诸学人等黯然不乐,诸无学人念有为诸法一切无常。如是天、人、夜叉、罗刹、乾闼婆、甄陀罗、摩 睺罗伽及诸龙等,皆大忧愁……”

  这是《集法经》里描写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情景,读了令人血脉沸腾,哀痛翻涌。但是,最让我震动的是当时人天的一句私话:“佛取涅槃,一何疾哉!世间眼灭!”用白话来说是:“佛陀取涅槃,实在是太快了!看着世间的眼睛,从此灭去了!”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哀恸,在无明黯夜中闪烁着,带来无量伟大的眼睛,从此在世上消失,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悲惨的事吗?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可以说是带领着世间行走的眼睛,可以说是照亮世间的眼睛,也可以说是清楚观照世间的眼睛,更可以说悲悯的看着世间的眼睛。

  由于这个典故,后来把佛所留下的经典称为“人天眼目”。

  我被“世间眼灭”这四个字深深的感动,佛陀告诉我们最伟大的教化,就是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可以成佛。如果从“世间眼灭”这个观点来看,是人人都有观照世间、照亮世间、悲悯世间,乃至带领自己及世间走向佛道的眼睛,只是我们的这双眼睛从来没有张开罢了。或者说,我们的眼睛被世间事物所障蔽迷惑,反而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人人本有的眼睛怎么会失去呢?有的人是只顾着向外追求,不知道往内观照而失去了。有的人是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从来不看看世间的真实而失去了。有的是被贪、嗔、痴、慢、疑五个盖子盖住而失去了,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不知道自己有眼睛,在无知中失去了。

  其实,心的眼睛是不会失去了,只是暂时闭着或隐藏着,当我们转向光明的一面、觉悟的一端、智慧的一边时,就慢慢地张开了。

  佛陀的眼从来就没有灭去,更且用他的诞生及涅槃点燃了无数照亮世间的眼睛,我们如果能体会到佛的教化,应该点燃我们的眼睛,让我们一面照着自己,一面看着世间,当我们张开了自性心眼的那一刹那,我们就会知道,佛的眼睛从来没有在这世间里灭去!

  就如同《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说的:

  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其本一灯无减无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普燃三世诸佛智灯,而其心灯无减无尽。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佛陀涅槃,“世间眼灭”应作如是观,佛虽入灭,眼未曾闭,仍然看着世间。我们作为佛的弟子,若忆念佛的悲愿,当报佛恩,首要的是,张开我们的心眼,来看着世间、照亮世间,为无明点一盏智灯吧。

 

点我:

相关文章

生气不如争气

生气不如争气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四处打听,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 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朱子明吓出一身冷汗...

佛说优填王经:沉迷女色的男人有四种恶态,将会堕入三恶道中饱受痛苦。

佛说优填王经:沉迷女色的男人有四种恶态,将会堕入三恶道中饱受痛苦。

  原文: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深国,王号曰优填。拘深国有逝心,名摩回提,生女端正华色世间少双。父睹女容一国希有,名曰无比。邻国诸王,群僚豪姓靡不娉焉。父答曰:“若有君子容与女齐,吾其应之。”...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踏水车,无相禅师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勘破红尘时,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1、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  久远之前,梵施国王当政时,有一人砍柴遇狮子追赶,逃跑之中落一深坑中,狮子因紧逼不舍,结果也...

度化鬼子母

度化鬼子母

  佛陀在大兜国说法的时候,国中有一个女人,生养很多的孩子,她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又很喜欢盗食别人的小孩子。大兜国中的父母人人忧虑,担心会失去他们的孩子。  比丘把大家传述的情形向佛陀报告,佛陀早就知道...

康熙结缘普陀山

康熙结缘普陀山

  据《普陀山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后和亲王为普陀山赐金、赐田、赐经等。正因为有了唐宋元明清五朝恩宠,普陀山才有历史上的显赫地位。本文叙述的是清圣祖康熙与普陀山观音菩萨结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