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世间的眼睛


  佛陀将入涅磐的时候,大地有六种震动:“诸河反流、疾风暴发、黑云四起、恶雷掣电、雹雨骤坠、处处星流。”

  那时候,山林里的狮子和猛兽大声地咆哮呼唤,世上的人与天上的神仙没有不嚎啕痛哭的。

  他们都这样说:“佛取涅槃,一何疾哉!世间眼灭!”

  接下来的这一段经典是佛经上最动人心魄的一段:“当是时间,一切草木药树,华叶一时剖裂;诸须弥山尽皆倾摇,海水波扬,大地震动,山崖崩落;诸树摧折,四面烟起,甚大可畏。陂池江河尽皆扰浊;慧星昼出。诸人啼哭,诸天忧愁,诸天女等郁咿哽咽,涕泪交流。诸学人等黯然不乐,诸无学人念有为诸法一切无常。如是天、人、夜叉、罗刹、乾闼婆、甄陀罗、摩 睺罗伽及诸龙等,皆大忧愁……”

  这是《集法经》里描写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情景,读了令人血脉沸腾,哀痛翻涌。但是,最让我震动的是当时人天的一句私话:“佛取涅槃,一何疾哉!世间眼灭!”用白话来说是:“佛陀取涅槃,实在是太快了!看着世间的眼睛,从此灭去了!”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哀恸,在无明黯夜中闪烁着,带来无量伟大的眼睛,从此在世上消失,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悲惨的事吗?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可以说是带领着世间行走的眼睛,可以说是照亮世间的眼睛,也可以说是清楚观照世间的眼睛,更可以说悲悯的看着世间的眼睛。

  由于这个典故,后来把佛所留下的经典称为“人天眼目”。

  我被“世间眼灭”这四个字深深的感动,佛陀告诉我们最伟大的教化,就是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可以成佛。如果从“世间眼灭”这个观点来看,是人人都有观照世间、照亮世间、悲悯世间,乃至带领自己及世间走向佛道的眼睛,只是我们的这双眼睛从来没有张开罢了。或者说,我们的眼睛被世间事物所障蔽迷惑,反而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人人本有的眼睛怎么会失去呢?有的人是只顾着向外追求,不知道往内观照而失去了。有的人是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从来不看看世间的真实而失去了。有的是被贪、嗔、痴、慢、疑五个盖子盖住而失去了,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不知道自己有眼睛,在无知中失去了。

  其实,心的眼睛是不会失去了,只是暂时闭着或隐藏着,当我们转向光明的一面、觉悟的一端、智慧的一边时,就慢慢地张开了。

  佛陀的眼从来就没有灭去,更且用他的诞生及涅槃点燃了无数照亮世间的眼睛,我们如果能体会到佛的教化,应该点燃我们的眼睛,让我们一面照着自己,一面看着世间,当我们张开了自性心眼的那一刹那,我们就会知道,佛的眼睛从来没有在这世间里灭去!

  就如同《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说的:

  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其本一灯无减无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普燃三世诸佛智灯,而其心灯无减无尽。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佛陀涅槃,“世间眼灭”应作如是观,佛虽入灭,眼未曾闭,仍然看着世间。我们作为佛的弟子,若忆念佛的悲愿,当报佛恩,首要的是,张开我们的心眼,来看着世间、照亮世间,为无明点一盏智灯吧。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成佛之前

佛教故事: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出家后,经过六年苦行,最后于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您说是吗?’  佛陀并没...

五百彩女闻法记

五百彩女闻法记

  在佛世时,舍卫国有一条河,河的彼岸有一小村庄,村里的小山丘下住有五百位女众修行者。  佛陀度化五百修行女 初见说久违  这五百位修行人体会到人生之苦、生命的短暂,尤其是生为女人身,事事不得自由...

梦的预言

梦的预言

  阿难陀做了佛陀二十七年的侍者,他很能观机,当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信徒来参拜佛陀时,他总能安排适当的时间。尤其远道而来求见佛陀的比丘,在未见佛陀之前,他们总欢喜先和阿难陀谈谈,因为阿难陀对他们有...

佛教故事: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

佛教故事: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

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有一位七岁的`男孩,由于父亲殷切的盼望,而出家为沙弥。剃度之前,男孩先得到一个禅修指导。剃度时,他专注于禅修的所缘境,由于他的定力和前世的善业,剃度之后,他就证得圣果。后来,提...

观世音菩萨与神仙的故事·观音与龙女

观世音菩萨与神仙的故事·观音与龙女

  观音菩萨身边,左边是善财,是观音的左胁侍,右边是龙女,为观音的右胁侍。  相传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得龙王的宠爱。龙女生活在龙官,听说人间繁华热闹,非常羡慕和喜欢...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善求恶求缘品第四十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提婆达多。虽复出家。利养蔽心。作三逆罪。推山压佛。伤佛脚指。复纵放黑象。欲令害佛。别僧两部。杀漏尽比丘尼。以故杀生。疑畏受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