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脱而行布施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布施,应当是为了得解脱,而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物,才行布施。若为了得到更多的财物所做的种种布施,不名为真正的布施;若为解脱而布施,将来能得无生及涅槃之乐。有智慧的人应当为了解脱而行种种布施。

  过去,我曾听闻过一段故事:

  有一位檀越施主来到僧房当中,设大施会供养众僧,与这位檀越熟识的道人向僧中的上座长老说道:“今日这位檀越所供养的饮食十分精细、美好,您应当要为这位檀越耐心说法。”

  这位上座长老其实是一位已证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的圣人,能够深知众生心。上座长老用心观察后发现,原来这位檀越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利才设这场供僧大会。于是上座长老为檀越开示三恶道苦,说道:“善哉!善哉!大德,您今日所设的供养正是时候!这些饮食,色、香、美味皆具足,而且极为清净,将来即便在三恶道中,您将无所乏少,如您今日所布施的这一切。”

  这位道人在旁听了觉得疑惑,便问上座长老:“您为什么向他祝愿:这些饮食,将来在三恶道中皆不会缺少?”长老答:“这位檀越因不习学戒律,而为烦恼所驱使、障蔽了,且是为了求五欲之乐及诸财宝、畜生,才设此供僧大会。我观察这位檀越的因地发心,才如此说的。”

  长老于是以偈说道:

  “施者所生处,财宝极广大,

  以恃财宝故,能令起憍慢。

  憍慢越法度,盲冥愚凡夫,

  以越法度故,则堕三恶趣。

  处于三恶道,犹如己舍宅,

  若生人天中,如似暂寄客。

  是故戒施伴,俱受于涅槃,

  戒能得生天,施能备众具,

  所作为解脱,必尽于苦际。

  譬如种藕根,花叶悉具得,

  其根亦可食。修行于施戒,

  亲近解脱林,快乐喻花叶,

  根喻于解脱。是故修戒施,

  必当为解脱,不应为世利。”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第六(三七)》

  省思:

  故事中的檀越虽然懂得布施培福,却不明了布施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悭贪烦恼、舍除五欲之乐而得解脱。永嘉大师言:“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倘若为了财物而布施,即便将来生到天上享福,待福报享尽之后,犹会堕落、轮回、受苦。唯有以清净心、修道之心至诚供养,才能依布施得大利益,成就清净解脱。

 

点我:

相关文章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谈命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谈命

  金山活佛谈命(乐观法师著)  世上有许多人,是欢喜看相算命的玩意,尤其我们中国女人,更迷信这一套,往往有些极悭吝一毛不拔的女人,可是,她在算命先生身上那是不惜花费的,她们的心里,不计大事小事都...

专注听法的阿难尊者

专注听法的阿难尊者

  佛陀告诉比丘们:佛起大慈悲心,想要让弟子们了解念佛法门的深义,就像父亲谆谆告诫着子女,希望子女能够有所成就。专注、精进地念佛时,犹如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佛陀的身形、相貌,视线不曾稍移;心中系念着佛...

去做官还是去做佛

去做官还是去做佛

  丹霞天然禅师的事迹,见《五灯会元》卷五、《祖堂集》卷四、《联灯会要》卷十九,《宋高僧传》卷十。  丹霞禅师(739—824)是唐代著名禅师,法号天然,因曾驻锡南阳(河南省)丹霞山,故称丹霞天然...

念佛人头上有光,正气人头上的光比不上

念佛人头上有光,正气人头上的光比不上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是姓沈,在家时就有学佛、念佛。有一日,他的隔壁有一老人过世,他的子孙为他牵亡,牵亡的时候,仙婆替亡者说话。他觉得很稀奇,莲池大师...

《百业经》:(27)宝海童子供养佛塔俱生具宝

《百业经》:(27)宝海童子供养佛塔俱生具宝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8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8

  民国朱烜奎  朱烜奎,字景辰,法名定奕,是云南玉溪人。性情仁厚,会医术,善长书法。民国己巳年,皈依戒尘法师,戒杀吃素,专修净业。辛未年夏天,初一夜,梦见阿弥陀佛,高十多丈,金色晃耀,放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