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脱而行布施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布施,应当是为了得解脱,而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物,才行布施。若为了得到更多的财物所做的种种布施,不名为真正的布施;若为解脱而布施,将来能得无生及涅槃之乐。有智慧的人应当为了解脱而行种种布施。

  过去,我曾听闻过一段故事:

  有一位檀越施主来到僧房当中,设大施会供养众僧,与这位檀越熟识的道人向僧中的上座长老说道:“今日这位檀越所供养的饮食十分精细、美好,您应当要为这位檀越耐心说法。”

  这位上座长老其实是一位已证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的圣人,能够深知众生心。上座长老用心观察后发现,原来这位檀越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利才设这场供僧大会。于是上座长老为檀越开示三恶道苦,说道:“善哉!善哉!大德,您今日所设的供养正是时候!这些饮食,色、香、美味皆具足,而且极为清净,将来即便在三恶道中,您将无所乏少,如您今日所布施的这一切。”

  这位道人在旁听了觉得疑惑,便问上座长老:“您为什么向他祝愿:这些饮食,将来在三恶道中皆不会缺少?”长老答:“这位檀越因不习学戒律,而为烦恼所驱使、障蔽了,且是为了求五欲之乐及诸财宝、畜生,才设此供僧大会。我观察这位檀越的因地发心,才如此说的。”

  长老于是以偈说道:

  “施者所生处,财宝极广大,

  以恃财宝故,能令起憍慢。

  憍慢越法度,盲冥愚凡夫,

  以越法度故,则堕三恶趣。

  处于三恶道,犹如己舍宅,

  若生人天中,如似暂寄客。

  是故戒施伴,俱受于涅槃,

  戒能得生天,施能备众具,

  所作为解脱,必尽于苦际。

  譬如种藕根,花叶悉具得,

  其根亦可食。修行于施戒,

  亲近解脱林,快乐喻花叶,

  根喻于解脱。是故修戒施,

  必当为解脱,不应为世利。”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第六(三七)》

  省思:

  故事中的檀越虽然懂得布施培福,却不明了布施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悭贪烦恼、舍除五欲之乐而得解脱。永嘉大师言:“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倘若为了财物而布施,即便将来生到天上享福,待福报享尽之后,犹会堕落、轮回、受苦。唯有以清净心、修道之心至诚供养,才能依布施得大利益,成就清净解脱。

 

点我:

相关文章

是怎样的愿心,才能坚定修行的信心呢?

是怎样的愿心,才能坚定修行的信心呢?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的佛弟子,名叫须赖。他深信佛陀所开示的教理,因此丝毫不把贫苦放在心上,日日聆听教义,恭敬地供养礼拜佛陀。  须赖善名远播,许多人常跟随着他到精舍礼佛、听法,就连...

佛教故事:觉悟不能代替

佛教故事:觉悟不能代替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将正法眼藏也随着灭却!”  座中三圣惠然禅师听后说道:“身为弟子的我们,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灭却呢?”  临济禅师问道:“那么,假如有人问起...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位年近八十岁的婆罗门,他虽家财万贯,却顽固昧,悭贪成性,不肯布施,难以教化,既不知道德规范,也不解无常之理,每天忙于谋求家计,更热衷于建造舒适的房屋。他的房子一间...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四十五回拜遍友童子師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四十五回拜遍友童子師

  参童子师遍友为童蒙师  遍与众生为友手指无言  显示真法无言说之示意  而证入无所言说之法门  善财从天宫而下,迦毗罗城是他去过的地方,不难找到。入得城来,看见一座高达的学宫,走到门前一问,这...

《金刚经》灵异录系列三

《金刚经》灵异录系列三

  拯救难产  宋朝明州(今浙江鄞县)地方,有一位妇人,叫甚么名字已无稽考,人皆称她王太太。至于她的出生家世,也没法去查究,且搁置不谈。  这位王太太身怀六甲已经足足二十八个整月,还没分娩迹象,她...

前世恶骂圣者,多世得跛子报

前世恶骂圣者,多世得跛子报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