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听法的阿难尊者

  佛陀告诉比丘们:佛起大慈悲心,想要让弟子们了解念佛法门的深义,就像父亲谆谆告诫着子女,希望子女能够有所成就。专注、精进地念佛时,犹如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佛陀的身形、相貌,视线不曾稍移;心中系念着佛陀的慈悲、定力及智慧。此即念佛的方法。

  有一次,阿难背上生了一个痈疮,佛陀让当时有名的神医耆婆为他医治。因需开刀治疗,耆婆担心阿难承受不了疼痛,迟迟不敢下手。佛陀知道了他心中的忧虑,便慈悲地说:‘请尽管放心医治吧!我将为阿难说法,使他转移心思。’

  佛陀引导阿难一心专注,谛观佛陀相好,并对阿难说法:‘如来的身体犹如金刚,坚固不坏,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都是如来过去在因地当中,修诸功德而感召的果报啊!’

  阿难虔心净虑、恭敬谨慎,凝视着佛陀的相好没有丝毫倦意,耳朵谛听着佛陀说法,毫无厌怠之心;一心一意,念念专注,思惟佛陀所说的道理,没有丝毫的散乱举止。

  在此同时,神医耆婆也将阿难背上痈疮中的毒脓清除,并为他敷上膏药。佛陀问阿难:‘你刚才是否感觉到背上的疼痛?’阿难回答:‘弟子一点也不觉得疼痛。’阿难之所以未觉察到疼痛,都是因为一心念佛的缘故。佛陀具足十力、四无所畏等果德,故能使众生远离种种烦恼、痛苦,常处安乐,乃至超脱生死;亦能成就众生念佛功德。

  典故摘自《分别功德论·卷三》

  省思

  《佛遗教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阿难尊者念念相继于佛的庄严相好,并且达到‘专视听法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的境界,故而远离了溃疮敷膏之苦。

  每日在人我是非、贪婪、忌妒、猜疑、爱憎……诸多烦恼、不得出离的我们,是否犹如身在病痛之中的阿难尊者,亟需佛陀的慈悲救护呢?

 

点我:

相关文章

纯祥法师: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五

纯祥法师: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五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五 主讲:纯祥法师(讲经录音整理)佛说无量寿经是真实教 《正信念佛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佛说无量寿经》是如来...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寺院里新来一位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  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8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8

  清吴濂  吴濂,字芑谋,是元和县的官学生。父亲信奉佛,与师林寺的某僧人关系好。父亲病了,僧人频频来问疾,开示念佛法门。吴在旁边听了,恍然有省悟,于是用心在净业上。为人沉默,虽然念佛没有间断,别...

济群法师: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于“西园夜话”时

济群法师: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于“西园夜话”时

在生活中实践佛法 ——于“西园夜话”时答疑 济群法师 西园夜话是“菩提静修营”的常规内容。修学佛法不在于听了多少,关键是对法义理解了多少,运用了多少,这样才...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虚云老和尚的大彻大悟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 虚老五十六岁。那一年,扬州高寺准备连续打十二个禅七。虚老应众人之推举,前往高打七。下山至大通荻港后,虚老沿江而行,忽遇江水暴涨,无法行走。虚 老准备乘船渡江,因...

四位高僧惜福的事迹

四位高僧惜福的事迹

  常言道“命中有福要惜福,命中福薄要改运”。因果通三世,今生有福之人,是前一生修下的善业,招感到今生的乐果,享受福报。有福而不知珍惜,奢侈挥霍,极尽享受之能事,就像银行存款,只取不存,很快的把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