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6

  清沈婆

  沈婆,法名悟通,是吴江黎里人。三十九岁时,吃长素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受菩萨戒,每天都有固定功课。六十多岁时,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空中出现五色云,涌着船从西边来,观音大士坐在船中,活动如生,庄严奇妙,世间没有能比。醒来念佛更加锐利,虽然老病,不减课程。后来念佛七期,用力过猛,病就加重了,住在县里的地藏庵,到了四月八日,对侍者说:“今天是佛诞日,扶我起坐,我就走了。”侍者劝道:“阿婆病重,应当好好养息。”沈婆厉声说:“佛来接引我了!”说完耸身要起,侍者用力帮她,然后更衣就往生了。遗嘱用佛龛入敛,用火化法,都照办了。当时是在道光二十七年,享年六十八岁。(吕默庵述)

  清陆安人

  陆安人,名岫梅,是苏州元和人。嫁给了理问君吴昌濂,生了一个儿子,早死了,二十岁守寡,悲痛不已,得了咯血病。有人把《龙舒净土文》给她看,于是她就回向佛乘,早晚有定课。家中戒杀,吃三净肉,虫蚁草木,都有爱护。道光十四年,铁君定公,校对大乘经典数十种,计划刊印,经过五年,才完成这事。陆跟从定公后,受三归五戒,定公为她取名叫师寿。后来到鄮山,礼拜阿育王塔,见塔中的舍利放光,从此行善更努力。曾经出资三万两,造像修寺,作种种功德,尤其喜欢经常放生,每年拿出上千两金钱,不吝啬啊。有人讥讽她,陆回答说:“财产不坚固,胜缘难遇到,仰仗这功德,与四恩(天地君主双亲师长)三有(有缘有识有情),早证无上菩提,我的愿望满足了,还有什么留恋的呢?”三十四岁时,病情大发作,医药无效,就发誓放生命一千万,在师林寺,建水陆大斋,作为往生资粮,半年后病自然好了。过了五年,烧灼手臂发愿,断掉荤肉,祭祀祖先神灵,都用蔬果。四十岁生日,又在师林寺供佛僧斋饭。亲友祝寿的礼钱,用作刊印《法华经》、《华严经》等经布施赠送。当年秋天,梦到一处,水流华开,完全不是尘俗境界。自身站在一座桥上,异香扑鼻。心里在想:“这就是七宝池吗?怎么不见我佛啊?”忽然金容宝相,遍满空中,陆心里大喜,正在顶礼中,就醒过来了。早起,告诉家人。不久,病发作,医生劝她吃肉,不听从。呻吟数月,病已垂危,对亲友说:“我开始的愿,志在出家,如今不能实现了。我死后,你们不要哭,入殓一定要披僧衣,丧事设祭招待宾客,不要用荤酒。我婆婆年过八十,生死也是早晚的事了,以后寿终,也如我的办法。为我请比丘尼六人,念佛助我往生。”亲友照办。临终前二天,让家人代受菩萨戒。然后神识昏乱,不能自主,很害怕,就迎请佛像一尊,供在床边小桌上,默默注视一昼夜。到了五月四日清晨,急忙叫人扶她起来,说:“大和尚已来,我去西方了。”要大家同念佛号,亲手拈香敬佛。有人问大和尚在哪里,答:“坐在小桌上的就是。”遂后面向西方盘坐,结手印往生了。享年四十一岁,当时是在道光二十八年。(朱兆杓撰《陆安人传》,胡珽目击)

  论说:阿弥陀佛,对于十方女人,有大誓愿。那词是:“若有女人,听到佛名信乐,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又是女相的,不取正觉。”那么闺阁贤豪,乘着这个方便门开放,急须争先捷足,横断生死的流转,直奔菩提的对岸。否则,轮回六道,怎么能保证不堕落。我看各位贤人的传记,深深庆幸韦提希夫人的遗风,至今还没有泯灭啊,怎么能再起而遍示闺阁呢?

  往生物类第七

  明鸡(蛇、猫、猴、雀、猪)

  明朝崇祯年间,有叫吴雪崖的,是福州的司理官,平生特别信奉佛法。当地的开元寺,僧人多有吃肉的,不守戒行。吴请示上级立石碑,作为禁止。有一天吴坐在禅堂,有鸡作出唱念佛号的声音,然后就找到了,对僧人说:“你们说寺中,很久不养生物了,怎么还有鸡?现在观那畜生,尚且有佛性。你们剃发的人破戒,不如这鸡太多了。”寺里僧人这才立誓斋戒。吴于是带鸡回去养在官署中,鸡常念佛不断。后来吴调任到丹阳,鸡送到海会庵中,因为那是接引众人的地方,能使远近的人们生起信心啊。鸡到庵里,就念佛往生了,于是为鸡建塔供奉。又中州的僧人觉圆,发愿到庐山东林寺斋僧,立关募捐化缘。当时护关的僧人,到华氏家托钵化缘回来,有雄鸡随他走到半路,僧人把鸡送还华氏,因为关上门,鸡就从屋顶上飞出来,追随到立关的地方,围绕不走,跟着立关三年。后来带到东林寺,为它受戒,大众上堂念佛,鸡就随着念。过了一年斋僧的缘完毕,鸡就立着往生了,埋在寺边。又传说有记载江西有听法的蛇,庐州坐着往生的猫,峡中有坐着往生的猴,巢县柘皋镇有立着往生的雀,黄大参庭翠,有放生坐着往生的猪。种种灵异,不可细述了。(《唐宜之巾驭乘》,《净土晨钟》)

  论说:五浊恶世,污染心容易发起,清净德行难成就。所以经上说,娑婆勇猛一天,胜过净土百年。现今用物类比较人类,那又难上难了。而一念投诚,三途恶道就解脱了,物类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点我:

相关文章

《安士全书》:树德资亲

《安士全书》:树德资亲

 感应篇广疏  福建林承美。幼丧父。其母守节抚养。承美旦暮号泣。患莫能报。一禅师告云。孝子思亲。痛泣无益。当求所以报之之道。语云。作善亲有益。作恶亲有忧。子欲报亲。惟有戒杀放生。广积阴德...

海涛法师:彼此关怀

海涛法师:彼此关怀

  释迦牟尼佛住在舍卫国期间非常忙碌,几乎是日以继夜地解答弟子心中疑问。他也会为施主们讲解佛法,并不定时为新皈依的弟子授戒,或参加信徒们邀请的斋宴。  有一天晚上,佛陀就经过僧房。忽然,他听见一间...

变女还男

变女还男

  从前有一位名为阿那律的尊者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由于其在僧团之中容貌非常端庄,有时会被误认为女人。有一天,他独自在外游化,有一个举止轻薄的年轻人远远见到他后,误认为他是漂亮女子,便心生邪念,想要...

野狐喻,人在三界牢狱之中就像狐狸困在厨房

野狐喻,人在三界牢狱之中就像狐狸困在厨房

  有一只野狐狸,它趁着黑夜偷入厨房,饱餐一顿之后就睡着了。等到天亮的时候醒来了,已经不方便逃跑了,因此就装死想等人把它丢弃出去。   没过多久,果然有人来想要把它丢出去。可是有一个人说:狐...

专注听法的阿难尊者

专注听法的阿难尊者

  佛陀告诉比丘们:佛起大慈悲心,想要让弟子们了解念佛法门的深义,就像父亲谆谆告诫着子女,希望子女能够有所成就。专注、精进地念佛时,犹如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佛陀的身形、相貌,视线不曾稍移;心中系念着佛...

黄念祖:一个人不是非发脾气不可

黄念祖:一个人不是非发脾气不可

  有个日本故事很深刻。  一休小和尚九岁的时候,师父出去了,吩咐大家好好在庙里看庙,用功。他是小孩,大殿里呆不住了,找他师兄去,在方丈室找到师兄,师兄比他大两岁,在方丈室哭呢。  “你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