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大慈悲为救野鸡不惜割舍自己耳朵

  编者按:智舜禅师为了救一只野鸡,甘愿舍弃自己的双耳,这是何等的慈悲。星云大师用这个小故事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智舜禅师的德行,证实了这句话。这也是禅师视四大假合的色身如同臭皮囊一样,故此能够无有痛苦、身心自在。

  扬善止恶,慈悲救度。(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林下打坐,忽见一个猎人,打中一只野鸡,野鸡受伤逃到禅师座前,禅师以衣袖掩护着这只虎口逃生的小生命。不一会儿,猎人跑来向禅师索讨野鸡:“请将我射中的野鸡还给我!”

  禅师带着耐性,无限慈悲地开导着猎人:“它也是一条生命,放过它吧!”

  “你要知道,那只野鸡可以当我的一盘菜哩!”

  猎人一直和禅师纠缠,禅师无法,立刻拿起戒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贪婪的猎人,并且说道:“这两只耳朵,够不够抵你的野鸡,你可以拿去做一盘菜了。”

  猎人大惊,终于觉悟到打猎杀生乃最残忍之事。

  为了救护生灵,不惜割舍自己的身体,这种“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德性,正是禅师慈悲的具体表现。禅者,不是逃避社会,远离人群,禅者积极舍己救人的力行,从智舜禅师的割耳救雉,可见一斑矣。

  【原文】《缁门崇行录》割耳救雉

  隋智舜,赵州人,北游亭山,庵其中。有猎者逐雉,雉入舜房,舜苦劝勉,不听,因割耳与之,猎人惊悟,投弓放鹰,数村舍其猎业。每见贫馁,流泪盈面,解衣减食,无所不至。

  赞曰:轲氏云:“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于舜老验之。

  责任编辑:林恩

 

点我:

相关文章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达摩祖师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古印度),婆罗门种姓,相传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传说,达摩祖师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拜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  有...

《百业经》:(82)两位老人  前世愿力 七岁证果

《百业经》:(82)两位老人 前世愿力 七岁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不空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不空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上   如是者。所谓结集之时所指是经也。我闻者。盖表亲从佛闻也。一时者。当说经...

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失译人名

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失译人名

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一卷 唐代失译人名   尔时释迦牟尼佛。住净居天宫。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八部游空大天九执七曜十二宫神二十八星日月诸宿。我昔于过去娑罗树王佛...

显识论--真谛

显识论--真谛

显识论一卷 陈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     显识论(从无相论出) 显识品   一切三界但唯有识。何者是耶。三界有二种识。一者显识。二者分别识。显识者。即是本识。此本识转作五尘四大等。何者分别识。即是意识...

心经     注音版--玄奘

心经 注音版--玄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音版   guan zi zai pu sa,xing shen bo re bo luo mi duo shi,zhao jian wu yun jie kong,du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