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福慧中人之文彦博

  文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以太师致仕。封潞国公。卒年九十二。(《纪事本末》)

  文彦博 宋朝 介休(今山西省 介休县)人,字宽夫,仁宗时进士,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位),封潞国公。

  文彦博一生历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名闻四夷,当时世人都尊称他为贤相。平居待人接物,谦和卑逊,敬重德行,爱好行善,唯恐不及。

  当文彦博留守洛阳时,与富弼、司马光等集士大夫老而贤者十二人,于富弼府第,置酒赋诗,筑堂绘像,宾主相乐,号为洛阳耆英会,时人称叹为盛事。

  彦博信奉佛法,皈依佛门,晚年退休,向道更加勇猛,精修净土,专念阿弥陀佛,期生净土,早晚行坐,不曾懈怠,常发愿云:「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含识。」每见一切人,便劝以念佛,与净严法师于京师,集十万人为净土会,誓愿广结十万人缘,同生净土,一时士大夫,受感化念佛者甚多。如如居士有颂赞说:

  「知公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一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

  到了九十二岁临命终时,安然念佛而化。

  哲宗赐谥号「忠烈」。

  ——敬录自《历史感应统记语译》

 

点我:

相关文章

愚人赞父德行

愚人赞父德行

【原文】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   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   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其事。   ...

善财童子确实有才:佛门学霸求学记

善财童子确实有才:佛门学霸求学记

  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激励下,到世界各地参访、拜谒智者。他历经五十三参之后,终于功德圆满,大彻大悟了。  其中,他在拜会妙月长者时,他曾经问道:“自我的实现,是否可由听闻他人谈论般若波罗蜜而得?...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6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6

  民国王桂祥  王桂祥,是湖南湘乡人,靠盐船为生。本性好善乐施,长素信佛。在船中设小佛阁,礼诵有固定功课,二十多年没有间断。近年才把船事交付二个儿子,自己就在家专心念佛。民国丙寅年,四月十八往生...

布施教训:下人代国王布施,福报竟然比国王还大!

布施教训:下人代国王布施,福报竟然比国王还大!

    《中阿含经卷第十六》王相应品蜱肆经第十四  白话翻译:  前文讲述“蜱肆王”不信有前世后世,不信因果,不信善恶报应。后来经过与尊者鸠摩罗迦叶辩论,才认识到自己的邪见,感叹佛法的精深,对尊者...

佛教故事:《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教故事:《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了许多婆罗门参加婚礼。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佛对阿难说:“现在你随我一起去。”快到因儒童家时,那些婆罗门远远见佛来了,就说:“今天是因儒童结婚...

五台山:高僧诚慧大师传

五台山:高僧诚慧大师传

  1 文殊赐子 辞别双亲 潜心道业  唐朝末年的高僧诚慧,是山西灵丘李氏之子。本来他的双亲没有子嗣,三度往五台山祈愿求子,于是感得了身孕,生下了他。诚慧法师生时,相貌非常的奇特,不同凡俗,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