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人之言先迕后合。其事未究,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祭。其子归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宋国有一个人,全家人做好事,不是偶尔这里拿十块钱,那里拿一百块,那不算。这家人做好事不止一代,做了三代。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有一年这家出了怪事,黑牛生出一头白小牛来,认为是反常不吉利。家里有白狗啊,白猫啊,那就麻烦了;尤其全身都是红色的马,有个地方一片白,那不得了,是吊丧的马。这家黑牛生白犊,害怕了,来问孔子。
孔子曰:此吉祥也,不要害怕,等于你们学佛的做了一个怪梦,门上什么影子掉下来,动不动就问,烦死了,是迷信。这一家人也迷信起来,就来问孔子。孔子说你不要迷信,大吉大利,是吉祥的,以荐上帝,最好你把这个小白牛杀掉,来祭拜一下天。
这家人听了孔子的话当然照做了,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可是过了一年,这家的父亲莫名其妙眼睛瞎了。可见孔子的话不大灵光,这家的儿子起了怀疑。其牛又复生白犊,这个黑牛又生白牛了,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这家的父亲对孔子很有信心,派儿子再去问孔子。
儿子是年轻人,告诉父亲,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去年你问他,他说大吉大利,你看,你倒霉,眼睛都看不见了,你还要相信那个孔子,再去问他干什么?
父曰:圣人之言先迕后合,其事未究,姑复问之,父亲说你这个孩子不要乱讲,孔子是圣人,圣人的话先迕,迕是不对的,先看起来相反,最后有结果。其事未究,他说这个结果还不知道呀!不要认为我眼睛瞎了就不对,你姑且听我的话,再去问孔子。其子又复问孔子,这个孩子不像现在的青年,现在的青年一气就到咖啡店去了,再不然去看电影了,不理你。古代的教育不同,父亲既然讲了,只好又去问孔子。
孔子曰:吉祥也。好事,复教以祭,还是祭天。其子归致命,这个儿子回来向父亲报告,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父亲说,我们就照孔子的话去做。
居一年,再过一年,其子又无故而肓,儿子眼睛也瞎了,真倒霉,可见孔子的话不灵。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后来楚国打宋国,把宋国的首都包围起来,结果城里吃的都没有了,民易子而食之。历史上经常有这种人吃人的时代,战争的时候,我们这里好几个人都看到过,很多做父母的,自愿自杀给儿女们吃。老百姓交换儿子,自己儿女亲手杀不下去,这是历史上战争的痛苦,所以世界上不能有战争。要如何做到升平,大家要好好修行了。析骸而炊之,把死人的骨头拿来当柴烧,历史上太多了!有一本书专门集中这些资料,哪一年,哪一代,讲起来很痛苦,看得人都不敢看了,人类原来是那么残忍,同野兽是一样的。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丁壮,就是壮丁,十八岁称丁,二十以后称壮年,各种说法不同。少年都临时被征召,没有受过军训就要做防御战,结果大半年轻人都被打死了。
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这一家人因为父亲和儿子的眼睛瞎了,不需要出来打仗。及围解,而疾俱复,等到楚国的兵退了,宋国解围之后,这父子两人的眼睛又看见了,所以孔子的预言兑现,大吉利。
这一段故事的道理,就是祸福相倚,不一定的。这个是《老子》哲学,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时候你发了财,很得意,这是好运气了;但是因为你发了财,好运气,会出别的不好的事情。有时候你说我现在很倒霉,到处都吃瘪,算不定好运气在后头,所以祸福是相倚伏的。总而言之,正心、诚意、修身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