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慎修居士选录》:善因续命俞一郎,放生救物延寿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3、善因续命俞一郎 (原文)

  荆南俞一郎,专好放生及塑佛。病死,见道上禽兽群迎之。又僧千余,引至一殿,王者命二判官检簿中善业。判官云:此人有赎救物命之功,命增寿二纪。敕青衣引归,复生。

  3、善因续命的俞一郎 (白话文)

  在荆南地方,有个人名叫俞一郎。他生平最喜欢放生以及雕塑佛像,后来因病往生了。往生之后,他不知不觉地来到一条路上。走着走着,他竟看见路的二旁挤满了许多动物列队在欢迎他,又有一千多位出家师父前来为他引导带路,排场非常的隆重庄严。不久之后,师父们领着他来到一个大殿之中。原来这里是冥府的大殿,殿上的阎王看到俞一郎,便命令身旁的二位判官查看他生前究竟做过什么事?判官们查了以后说:「启禀阎王,这个俞一郎此生做了许多放生救命的功德,应该让他延长廿四年的寿命。」阎王听了,便马上命令属下带他回到阳间。俞一郎死而复生,众人皆认为这是他放生积德的善报。

  放生杀生现报录(江慎修原著)

  序

  古德云:「祸福无门,惟人自招」,这是因果相循不变的道理;而佛法所谓「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即是说明世上所有生命皆平等一如,没有任何优劣、高下之别。所有有情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所有生命都值得被爱惜与保护,这就是尊重生命的基本精神,也是一种最美好的道德情操。

  本书的原作者乃是清代经学家江慎修居士,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大儒者,不但对佛法素有修持,亦有仁民爱物之胸怀。这本约在清康熙年间成书的《放生杀生现报录》,即是由江慎修居士编着.印光大师鉴定,记载中国历代以来各地所流传之放生与杀生现世得报的真实故事,旨在广劝众生「戒杀护生、多行善法」。作者编撰着本书,使之流传广布、遗芳后世,即是护生行善的最佳典范,功德无量自不在话下。

  本书依江慎修居士之原著,分为【放生救物篇】与【杀生恶报篇】。其中前篇又分为延寿、愈疾、免患、得子、得智五种,也就是戒杀护生的五种善行善报;而后篇则分为屠宰、食牛戒牛、暴殄、残害四种,也就是四种伤生害物的恶行恶果。其中放生故事,有不少使人温馨感动,例如:救蚁延年的小沙弥、怜龟却病的黄叔达、鸟伸冤狱的陆善人等,都具有相当值得学习的护生精神;而杀生故事则警惕世人,例如:嗜肉成猪的南京举人、脓疮疗饥的杜章、射鹿中子的吴唐等,他们好肉杀生所得的恶果,值得大家引以为鉴。

  印经协会印赠此书的目的,即是希望透过真实的因果业报故事,让读者深入了解为何人人都应该戒杀护生?为何佛教要倡导素食?原来这么做不但可发展慈悲心,断除人民心中的贪欲和瞋恚,戒杀护生除了避免与众生结恶缘,更是为了维护动物生存的权利。

  凡是有情皆爱惜自己的生命,我们有幸得此人身,更应以无私的慈悲心来对待一切生命。戒杀与护生乃是一种自利利他、为地球带来幸福与和平的最佳行动;戒杀与护生就是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与发展慈悲心的最佳体现。只要人人心中有善念,不存伤害他人之心,则能免除世上刀兵劫难,希望读者皆能从阅读本书获得无量利益。

 

点我:

相关文章

地藏经.第三.注音版--实叉难陀

地藏经.第三.注音版--实叉难陀

ɡuān zhònɡ shēnɡ yè yuán pǐn dì sān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ěr shí fó mǔ mó yē fū rén , ɡōnɡ jìnɡ hé zhǎnɡ...

道宣律师

道宣律师

  道宣  (南山律师)  做和尚而未经受戒,恰似没有领结婚证就做了夫妻,不能算数,不被承认。做了和尚倘若不守戒律,也就是自成一套的日常行为规范,胡思乱想,乱说乱动,那显然是野和尚,花和尚。  三...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宣州(今安徽宣城)剌史陆亘大夫(764-834),南泉普愿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南泉禅师晚年在池州传法的时候,与陆亘大夫的关系非常密切。陆亘大夫曾迎请南泉禅师入宣州治所供养、...

撰集百缘经第一卷--支谦

撰集百缘经第一卷--支谦

  撰集百缘经第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财宝无量。不可称计。似毗沙门天。德信贤善...

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昔日,佛陀在罗阅只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於树下打坐,修数息观,藉着观察气息...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七:安忍求和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七:安忍求和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东胜身洲一国王时,当时有个梵施王因不具备如身洲王一般威力,故而常常对他所拥有之荣华富贵生起嫉妒心与嗔心,而身洲国王则一直以慈悲心爱戴他。有次梵施王率四种军队向身洲王大举进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