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杀生”死后可生天道?看看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

  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一双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嘘一口气,也会使人致死。因此,它伤害过许多生命。

  但有一次,它被一位修道者降服了。修道者用佛法降伏它,彼此没有动武,没有流血,顽强的毒龙真真切切地信受修道者的一番话。那是:“宇宙间的有情动物最强的欲望,就是自己的生命能永恒不死。所以,伤害人家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受害者必定非常怨恨,这股怨气会维持到它报了仇为止。所以,害人者必受人害。假如你能奉行不杀戒,一天也不伤害有情的生命,这种功德力,能超拔自身脱离痛苦的深渊,像你,就能舍去这笨重的身体,远离畜生道,上生天界。”

  龙很相信这些道理,它希望脱离畜生道。因为这笨重的巨体,实在加给它许多苦恼和不自由。所以就誓愿奉行修道者的法训:“不杀生戒。”

  从此,它不敢伤害有情,就是一条小虫也不敢害它。宁愿自己忍受饥饿的痛苦。渐渐地心中开朗起来,不像从前那样暴躁,爱生气,畜生的坏习惯也逐渐消除了。它不像一条龙,俨然是一位菩萨了,这时,它找到深林里的山洞,干脆躲进去专一修持。

  经过很久很久,有一天,正当它走出山洞在大树下打坐的时候,也许过于用功,身体疲倦,竟睡着了。

  龙的睡相很好看,软绵绵地像一条绒毡、从身上的鳞甲闪发出美丽的纹彩,就像一堆宝石。一个猎人巡猎到这里,看到它心里非常喜爱,他想:假如采得这张美丽的龙皮,献给国王,一定是无上的礼物,必定能获得重大的奖赏。对,不要错过机会,就快些动手吧!

  于是,他用铁杖按住龙头,取出锋利的刀子,开始剥它的皮。

  龙知道有人要剥它的皮,它想:“我的体力可以翻山倒海,没有任何动物的力量可以抗拒我。一个区区的人,只要我伸个懒腰就足以损伤他了。可是,他挠着想,我不能如此,因为我已经发愿持戒,希望跃出畜生道。也罢,忍受一时的痛苦,成就猎人的愿望,我也可以顺此机会,舍离这副臭秽的皮囊,以一向修持的功德,或许能上生天堂。”

  想定后,龙就闭上眼睛,屏住气息,开始观照:“慈悲!慈悲!怜悯这个人,把自己喜舍给他吧。”

  这样,龙就平心静气地任猎人去剥割皮肉,忍受满身的惨痛,而心中没有丝毫怨恨。

  皮被剥走了,鲜红的肌肉沉浸在血水之中。白天,炎红的阳光照射到它的身上,像是无数的火舌在刺烧它,这真是残酷的烙刑。

  森林里的鸟兽,甚至爬虫,闻到龙血的腥味,都来啄吃龙身上的肉,小动物爬满它的身上,痛苦非常剧烈,它想翻一翻身,或打几个滚来减低苦受,但毕竟强硬地抑制了,它不能稍动,那将会压死许多小生命。为了严持不杀生戒,布施到底,把身体摊在那儿,任它们去分取。

  它用最诚切的心,发愿道:“愿尽此生所有,布施给一切众生,护持无上的戒宝。将来有一天能成佛,我愿以佛法布施给众生,使他们获证无上正觉。”

  即时,它的肉身干枯了,它飘升到忉利天上。

  佛陀在因地的修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菩提佛道真不是容易求到的。

  本内容来自《佛教因果故事》。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共戒邪淫、广积阴德、得大自在!

 

点我:

相关文章

昭慧法师:堕胎影片风波——兼论宗教在生命教育中

昭慧法师:堕胎影片风波——兼论宗教在生命教育中

堕胎影片风波——兼论宗教在生命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释昭慧 一、前言 民国九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下午,笔者至教育部二楼会议室,参与“推动生命教育谘询委员会”第四届师...

人要有智慧,更要有慈悲

人要有智慧,更要有慈悲

人要有智慧,更要有慈悲。怨恨是杯毒酒,毒杀的是自己的快乐。人没有完美,幸福没有一百分,人生的路上,不要艳羡他人,不要输掉自己。时间就是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宝贵的...

信愿法师:台湾陈伟国遭人谋害助念得生

信愿法师:台湾陈伟国遭人谋害助念得生

【念佛感应录】台湾陈伟国遭人谋害助念得生陈伟国,廿八岁,赵阿美师姐的小儿子。往生前一个月,即一九九五年农历四月,一连参加埔里灵岩山寺两期佛七,回来后即对母亲郑重庄...

净空法师:关于开光

净空法师:关于开光

净空法师开示:关于开光 一般人在正式供养佛菩萨形象之前,都要举行一个开光仪式,开光究竟是什么意义?有没有必要?开光了,这个佛像就灵;不开光,佛像就不灵?到底什么样...

觉真法师: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管理

觉真法师: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管理

心的管理就是生命管理 觉真 摘自: 《新财富》 一个人,能管好自己的生命,管好自己的“心”,这是一种责任自觉。有了这个“自觉”,什么问题不能自我解决? 中国...

洛桑陀美仁波切:宽容  包容  心量

洛桑陀美仁波切:宽容 包容 心量

人们总是排斥自己不喜欢的人,担忧自己害怕的事情,其实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人生当中的任何境遇和容纳一切人,无论是世俗意义上的善或是恶,好或是坏,自己内心当中包容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