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梦

  金山昙颖禅师,浙江人,俗姓丘,号达观,十三岁皈投到龙兴寺出家,十八岁时游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毕竟是有呢?抑是无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如眼见空华,是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手河水,是无中现有,实在堪笑。如人眼前见牢狱,为何不心内见天堂?忻怖在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皆能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

  太尉:‘心如何了?’

  昙颖:‘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

  太尉:‘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昙颖:‘百年一梦。’

  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滔滔汴水,隐隐惰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一般人经常想到的问题,甚至不少人都在探究的问题,但都没有人揭破这个谜底。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禅师们道出了原委,又不易为人了解。生命有隔阴之迷,意即换了身体就不知过去一切,故千古以来,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生命的形相虽千差万别,而生命的理性则一切平等,佛教的缘起性空、三法印、业识、因果等的义理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去何处?即不问可知了。

 

点我:

相关文章

后母毒心遭雷击

后母毒心遭雷击

  唐湘清居士撰  从前有一个人,在四十多岁的中年时,妻子因病去世,遗下一个儿子,年仅数岁,某甲丧妻以后,因不耐鳏居的寂寞,看到同村中有一美貌的女子,就娶为继室。婚后的最初一、二年,继妻对于前妻遗下的...

为何团团转?因为绳未断

为何团团转?因为绳未断

  以前有位居士,在一座古寺里修行。一段时间后,他心中生疑,怀疑自己选择学佛这条路对不对呢?怀疑自己有没有修行的天分?怀疑是否真有佛的境界?  他也怀疑寺里的出家人──看他们每天似乎都很悠闲、无所事事...

受持斋戒

受持斋戒

  从前有一户大姓人家,请佛陀到家中应供说法。饭后,有一个卖牛奶经过他家,主人见他比较劳累,便留他吃饭。此人当日正受持八关斋戒,见时辰已过了正午,便谢绝了主人的好意,只是留下听佛说法。  他晚上回...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十回拜毗目瞿沙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十回拜毗目瞿沙

  作者:妙闻  摩顶执手佛剎现前  悟真凈智卷舒自在  得菩提无缘幢法门  故而能证入童真住  这时,善财童子一路上随顺思惟着菩萨的正教和清凈妙行,渐渐向南游行,到达那罗素国,就各处寻访毗目瞿沙...

印光大师:诚念观音,痼疾得愈

印光大师:诚念观音,痼疾得愈

  一女人于十六岁时,得气疼病,每日必二三次发,发时辄疼得要命,今年五十六岁,来求皈依。光令至诚念观音。并与一药方,即《文钞》中戒烟方,但不加烟。彼即熬一料,头一次吃,气便不疼。四十一年之群医莫能...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