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高王观世音经--未知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 本经之所以称为《高王观世音经》,是由东魏大宰相兼渤海王、北齐王朝的实际建立者——高欢,通过一个真实的感应故事而传之于世的。 清代著名经学家俞樾认为“高王”即“最上王”矣。《高王观世音经》,言此《观世音经》于诸经中为最上也。”俞氏谓:“佛家称谓,凡尊之,则曰王。王而再加以尊称,则曰高王”。 后世也有称《观音救生经》、《观世音经》、《高王观音经》、《高王观世音真经》、《佛说高王观世音经》或《高王经》,至今已流传近1500年。据唐代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宗创立者道宣律师撰写的《大唐内典录》卷十中的《历代众经应感兴敬录》以及《续高僧传》卷二十九《周鄜州大像寺僧明传》记载:南北朝东魏天平(公元 534-537)年间,有个河北省定州人叫孙敬德,他在守城的地方造了一尊观音像,每天供奉参拜。后来服役期满回家乡,却被人当做叛贼抓住,他在拷打之下屈招,判了死刑关在监狱里。有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高僧教他念《观音救生经》,高僧说,诵千遍就可免死。孙敬德醒来后就开始诵,到了行刑的时候已诵了几百遍,拉上刑场后继续诵,终于满了千遍。当刽子手举刀向他的头砍去时,刀被折为三段,换了一把刀,仍伤不了他的皮肉。丞相高欢知道后,就上表免除他的死刑,同时命手下的人将这个经写下来,传之于世,让全国臣民念诵,所以大家就叫《高王观世音经》。 高欢之子高洋称帝后,正式定《高王观世音经》为国经。 原文: 观世音菩萨,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佛国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静,有缘佛法。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大神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上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南无净光秘蜜佛、法藏佛、师子吼神足幽王佛,佛告须弥灯王佛、法护佛、金刚藏师子游戏佛、宝胜佛、神通佛、药师琉璃光佛、普光功德山王佛、善住功德宝王佛、过去七佛、未来贤劫千佛、千五百佛、万五千佛、五百化身佛、百亿金刚藏佛、定光佛、六方六佛名号,东方宝光月殿月妙尊音王佛、南方树根花王佛、西方皂王神通焰花王佛、北方月殿清净佛、上方无数精进宝首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无量诸佛、多宝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閦佛、弥陀佛。中央一切众生,在佛世界中者,行住于地上,及在虚空中,慈忧于一切众生,各令安隐休息,昼夜修持,心常求诵此经,能灭生死苦,消伏于毒害。那摩大明观世音、观明观世音、高明观世音、开明观世音、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清凉宝山亿万菩萨,普光王如来化胜(编者注:「胜」疑为「身」。)菩萨。念念诵此偈。七佛世尊,即说咒曰:离波离波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啰帝,毗离尼帝,摩诃迦帝,真灵干帝,娑婆诃。   十方观世音  一切诸菩萨  誓愿救众生  称名悉解脱   若有智慧者  殷勤为解说  但是有因缘  读诵口不缀   诵经满千遍  念念心不绝  火焰不能伤  刀兵立摧折   恚怒生欢喜  死者变成活  莫言此是虚  诸佛不妄说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   高王观世音  能救诸苦危  临危急难中  死者变成活   诸佛语不虚  是故应顶礼  持诵满千遍  重罪皆消灭   薄福不信者  专贡受持经     念八大菩萨名号   南无观世音萻萨摩诃萨  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   南无虚空藏菩萨摩诃萨  南无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南无妙吉祥菩萨摩诃萨   南无除盖障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诸尊菩萨摩诃萨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诵满一千遍  重罪皆消灭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不空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不空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出大毗卢遮那成道经)   夫修瑜伽者。先于静处建立曼荼罗。以香水散洒。以种种时华散于坛上。行者先须澡浴...

凡水与法水

凡水与法水

  佛陀成道后,经常到处弘化,足迹踏遍了五印度。一天,佛陀经过孙陀利河边的丛林,住在附近的水净婆罗门,发现佛陀来到孙陀利河边,非常高兴,三步并作两步,急忙跑来见佛陀。  婆罗门问佛陀:「您想到孙陀利河...

吉祥经原文及浅释--如瑞法师

吉祥经原文及浅释--如瑞法师

吉祥经原文及浅释 《吉祥经》 李荣熙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善求恶求缘品第四十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提婆达多。虽复出家。利养蔽心。作三逆罪。推山压佛。伤佛脚指。复纵放黑象。欲令害佛。别僧两部。杀漏尽比丘尼。以故杀生。疑畏受后报...

《百业经》:一个贱种人(62)

《百业经》:一个贱种人(62)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佛教故事:《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教故事:《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了许多婆罗门参加婚礼。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佛对阿难说:“现在你随我一起去。”快到因儒童家时,那些婆罗门远远见佛来了,就说:“今天是因儒童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