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定经--未知

  《洞玄灵宝定观经》全文: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绝,无与忤心。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然则凡心,躁兢其次,初学息心甚难,或息不得,暂停还失。去留交战,百体流行。久久精思,方乃调熟。勿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少得静已,则于行立坐卧之时,涉事之处,喧闹之所,皆作意安。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惟一。若束心太急,又则成病。气发狂颠,是其候也。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所,自恒调适。制而不着,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定。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恶,强来就喧。以无事为真宅,有事为应迹。若水镜之为鉴,则随物而现形。善巧方便,唯能入定。慧发迟速,则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则伤性,伤则无慧。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慧而不用,实智若愚。益资定慧,双美无极。若定中念想,多感众邪。妖精百魅,随心应见。所见天尊,诸仙真人,是其祥也。唯念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旧业日消,新业不造。无所挂碍,迥脱尘笼。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一者,心得易定,觉诸尘漏。二者,宿疾普销,身心轻爽。三者,填补夭损,还年复命。四者,延数万岁,名曰仙人。五者,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者,炼气成神,名曰神人。七者,炼神合道,名曰至人。其于鉴力,随候益明。得至道成,慧乃圆备。若乃久学定心,身无一候。促龄秽质,色谢方空。自云慧觉,又称成道者,求道之理,实所未然。说颂曰:智起生于境,火发生于缘。各是真种性,承流失道源。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烦。了知性本空,知则众妙门。   ------“洞玄灵宝定观经全文”结束,《洞玄灵宝定观经》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1,大悲尊者转生为福力王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1,大悲尊者转生为福力王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佛说前世三转经--释法炬

佛说前世三转经--释法炬

佛说前世三转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初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皆阿罗汉也。一切大圣皆其上尊。悉知他人心所念。独阿难未也。尔时佛出精舍坐于虚空。为无央数百千众会...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十二回拜慈航童女  奋迅城中参大德  慈行童女狮子宫  天衣器中佛影现  诸行所了境与智  般若波罗普庄严  因而得到灌顶住  这时,善财童子对于善知识,生起最尊重的心。又生出广大清凈智慧的...

金刚萨埵修持仪轨--功德人生

金刚萨埵修持仪轨--功德人生

  金刚萨埵菩萨修行仪轨(网络佛堂适用版)   (整装、静心,开始仪轨)   一、皈依:   纳么   从今乃至菩提果,如海诸部坛城主,   上师金刚萨埵前,吾以深解信皈依。(念三遍)   二、发心:...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支娄迦谶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支娄迦谶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 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与摩诃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万二千人。   尔时,佛语摩诃迦葉比丘言:“菩萨有四事法,智慧为减。何等为四事?一者、不敬经不...

金色比丘尼的前世因果

金色比丘尼的前世因果

  当年佛陀在舍卫城时,一个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了一个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父亲说:“这样丑陋的孩子,干脆到晚上把她溺死喂狗。”母亲说:“这毕竟是我们的孩子,还是暂时养着她,等生活能自理时再把她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