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菩提流支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摩诃萨众。尔时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出王舍城,诣迦兰陀竹园精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 佛三匝,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告频婆娑罗王言:「大王!如人梦中见於众人,与诸 女共相娱乐,此人觉已,忆念梦中众人 女,大王!於意云何?如是梦中众人 女,为有实不?」 频婆娑罗王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梦中见 女,与诸人等共相娱乐,觉已忆念,如是之人宁有智不?」 大王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梦中毕竟无有众人及众 女,众人 女尚不可得,何况当有共相娱乐。」 佛告大王:「凡夫之人,亦复如是。眼见美色,便生爱著,即生爱著便起欲心,既起欲心起瞠痴业,或作身业、或作口业、或作意业,彼所作业作已而灭,灭已不依东方而住、亦复不依南方而住、亦复不依西方而住、亦复不依北方而住,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至临终时行识将灭,其意现前。大王!如是行识,自作之业必尽受之。大王!如人梦觉,不见 女及诸人众,行前识灭已初识次生,或生天中、或生人中、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饿鬼。大王!以初识不断自心相续,应受报处而生其中。大王!观诸生灭颇有一法,从於今世至未来世大王!如是行识终时,名之为灭,初识起时,名之为生。大王!行识灭时,去无所至,初识生时,无所从来。何以故?识性离故。大王!行识行识空、灭时灭业空,初识初识空,生时生业空,观诸业果亦不失坏。大王当知!以初识心相续不断而受果报。」 尔时善逝说此语已,而说颂曰: 一切唯名字 唯住想分别 名字分别说 而说无所有  以种种名字 说於种种法 法中无如是 此法诸法相 名字名字空 名字离名字 诸法无名字 以名字而说 此法非实有 以分别而生 彼分别亦无 空以分别说 一切凡夫说 眼能见於色 世间妄分别 取之以为实 佛之所说法 众缘集故见 此是行次第 为说第一义 非眼见於色 意不觉诸法 此是第一谛 非世间所觉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百业经》:(27)宝海童子供养佛塔俱生具宝

《百业经》:(27)宝海童子供养佛塔俱生具宝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布施重在心诚

布施重在心诚

  在原始佛教经典之一的《贤愚经》中,有一则如下的故事。  王舍城旁,住有一位非常穷苦的老太婆,名叫南陀。在一个每百年才能见到一次佛祖的日子里,南陀虽很想供奉一盏灯火,但用她仅有的钱却只能买到一点...

《百业经》:摧毁傲慢令得解脱92

《百业经》:摧毁傲慢令得解脱92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放生免患:35.义犬证盗平望镇商《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免患:35.义犬证盗平望镇商《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三章放生免患】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第三章放生免患  【原文】  35.义...

金刚般若经疏--未知

金刚般若经疏--未知

金刚般若经疏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略释经题。法譬标名。般若幽玄。微妙难测。假斯譬况以显深法。金即三义。一宝中真上不可侵毁。二利用自在摧破诸物。三表里清净影现分明。刚是坚义。谓身命财。身即法身。命即慧...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未知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未知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一(并序)   问曰。昔者宝云法师。尝有撰集赞释玄辩。近岁孤山阇梨。又以章记表明微旨。今复纂述其故何哉。答曰。宝云。讲次学徒随录义或阙如。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