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略教诫经--义净

佛说略教诫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无量苾刍众俱。尔时佛告诸苾刍。汝等当知。于我法中。有少欲知足活命之事。谓我弟子。剃发染衣。持钵巡家。乞食自济。世间愚人之所轻慢。若有净信。善男子。离俗出家。修行此事。不为王难所逼迫故。不为贼怖负债惊恐不存活故。但为发心。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生厌离故。欲断苦蕴。烦恼缠缚。尽其边际。求解脱故。汝等岂非为此事故。而求出家。时诸苾刍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为解脱故。而求出家。汝等苾刍。如有一类罪恶苾刍。虽复出家。性多贪染。于五欲境。深生恋着。或起嗔恚。生恶寻思。心恒放逸。不勤策励。常多妄念。不习定门。攀缘诸境。乐下劣事。不希胜行。终无所获。此之恶人。犹如何等。汝诸苾刍。听说譬喻。如野田中。焚死尸木。两头俱烧。中间秽污。此木不堪聚落中人及野田人之所受用。我今以此。喻彼一类出家懈怠愚痴之人。弃舍俗间诸快乐事。沙门义利。复不修习。恒生三种不善思惟。所谓思惟五欲。思惟嗔害。思惟欺诳。此之三种不善思惟。因何而起。当知皆以无明为因。而得生起。身坏命终。堕三恶趣。是故汝等。应勤修习。除断无明。我是大师。汝是弟子。于我教中。要略之事。今为汝说。由大悲故。由哀愍故。为利益故。为胜乐故。如我所说。汝等应修。若在山林兰若树下。或露地。汝可善思不应放逸。勿于后时心生悔恨。如说修行。当得解脱。尔时世尊。说是语已。诸苾刍众。欢喜奉行。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李大安的故事 造佛像免灾

李大安的故事 造佛像免灾

  善恶祸福 丝毫不爽 明因识果 去恶修善  陇西人李大安,是工部尚书李大亮的哥哥。唐高祖武德年间,李大亮担任越州总管,大安独自一人从京城去探望弟弟。回程时,大亮派遣几名奴仆护送哥哥。来到谷州鹿桥...

法句经故事集:吝啬的富翁

法句经故事集:吝啬的富翁

  法句:不探查他人过错,不管他人已作、未作,只应该察觉自己做了什么事,什么事尚未做。  吝啬的富翁  王舍城附近的萨卡罗村子里住着一位吝啬的富翁,他的名字叫做憍尸罗。有一天,富翁与太太要烘焙一些...

净土圣贤录白话:二十世纪丁菉馨

净土圣贤录白话:二十世纪丁菉馨

  丁菉(lù)馨。浙江嵊县人,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为人非常真诚笃实。平常有客人来拜访时,待人的态度非常礼貌恭敬。别人嘲笑他迂腐不切实际,也不和人计较。平时生活一向节俭,虽是...

十一面神咒心经--玄奘

十一面神咒心经--玄奘

十一面神咒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室罗筏竹笋道场。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慈氏菩萨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诸天龙药叉犍达缚...

放光般若经第十四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十四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十四卷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行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当云何入当云何行。当云...

独宿尼寺戒第十二--道源

独宿尼寺戒第十二--道源

独宿尼寺戒第十二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独宿尼寺,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独宿尼寺]:   ‘尼寺’是指唯有女众常住之寺庵。优婆塞不得前...